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魏然:美国人怎么上历史
最新热门    
 
靳庆然:历史课堂应重视史料的运用

时间:2009-10-18 17:05:59  来源:靳庆然
 


史料,主要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史实发生时所产生的,可直接作为研究历史时的根据。常用的史料种类丰富,有文字类——史书、档案文书、思想或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报刊杂志、口述史料;有图像类——如绘划、壁划、刺绣图案;有实物类——如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风俗文化等。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获取历史信息 掌握基本的史实,不应仅限于学习教材中对史实的解读,还应通过运用各种史料,通过师生共同的解读,来完成对基本史实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肤浅到深刻的认识。这样既拓宽了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又为学生进行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形成历史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鲜活的源头之水。

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在正文、小字部分、知识连接、解析与探究等各个版块中,都增加了丰富而新颖的史料,有文字史料、历史遗迹、文物照片、地图、文学艺术作品等。而文字性史料又有官方的档案记录、私人的日记、史学研究成果的摘引等。这些史料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研究,学生不仅能熟悉各种史料的形式,深刻认识到论从史出的观点,而且能提高对史料的判断、分析、处理能力。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对史料做出自己合理解读,学会运用史料来支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对于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凸现了新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的鲜明特色。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当然要运用好这些史料。但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史料是远远不够的,既不能对史实进行更为立体的、生动的解读,也不能更好地激发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史料,做出大胆的适当的剪裁取舍。

一.在课堂上,运用史料引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深刻思考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时,我让学生结合教材以及自己的见闻通过讨论得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基本上归纳出几个主要的原因:如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的矛盾;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推动;国民党亲英美派的积极努力等。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说:“历史事件,归根到底是人的活动。特殊时段,特殊人物的活动,往往会对历史发展起关键的影响。在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众多的力量中,我们不可忽视个别人物的作用。关键人物张、杨、周自不必说,但是同学们对宋美龄在西安事变时的活动可能知之不多。”接着我给学生发给了展示一段关于宋美龄积极营救蒋介石的音像资料——大意是宋美龄惊闻西安事变,立即中止疗养,赶回南京,针对国民党内部各派的分歧,尤其是针对亲日派何应钦力主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的主张,宋美龄发挥其过人的政治才干,多方陈说,弥合分歧,并携其兄宋子文和美国人端纳亲入“虎穴”,营救蒋介石……-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我让学生用最少的字概括对宋美龄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妙语连珠。有一学生概括为“巧解国难,伉俪情深”,引起满堂喝彩。这一史料的运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印象,延伸了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的理性思考,顺便揭示了“特殊人物”的鲜为学生周知的一面。

 

 

二.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各种史料(文字、图片、图表等)来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三则史料:

甲:笃信巫医和占卜家,有两个情妇,多年吸烟史,而且嗜好马提尼酒。

乙: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中午才肯起床,读大学时曾吸食鸦片,每晚喝一公斤白兰地。

丙:曾是国家战斗英雄,保持素食习惯,从不吸烟,年轻时没做过违法的事。

问题:同学们在上述三位人物中,选举一位你认为能造福人类的世界领袖,并简要说明理由。

同学们选定了自己认为的最佳人选,纷纷发表己见,甚至还展开了辩论。随后我向学生宣布说甲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乙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丙是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学生瞠目结舌,在爆笑后随即陷入沉默,显然学生都在思考什么。我适时抛出问题——“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归纳学生的发言如下:要依据历史人物进行的社会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而不是他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其活动凡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符合人民愿望,对当时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原则上应予以肯定,反之则否定;评价时还应坚持辩证的原则,一分为二的评价。这一史料的运用及其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应尽量拓展应用史料的空间、内容和方法手段,以丰富历史课堂。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应当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尽量拓展应用史料的空间、内容和方法手段。

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与历史有关的资源。如学习必修三“新文化运动”,我们可以借助于学校图书馆资源查找与此相关的书籍。我就指导学生从小图书馆查到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世纪先声·新文化运动文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五四运动史》、《五四新文化的源流》、《新文化史料》等与新文化运动直接相关的大量书籍,扩展学生获取有关新文化运动历史信息的范围,方便了学生的阅读。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突破了时空局限,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狭隘性。网络上丰富的信息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丰富的专业网站使查找资料更快捷、高效。各种各样的论坛可以使信息的交流更为开放和及时。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收集网络资源、制作历史课件、搜集历史资料、开发历史教学网页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快捷地了解历史,搜索和共享课程资源。

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例如青岛作为城市的历史虽然只有100多年,但依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以及蕴含着丰富历史内容和其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它们能够给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需要历史教师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历史早已烟消云散,但呈现我们面前的景致、古建筑、遗迹(址),却可以使我们浮想联翩。我们可以在青岛山炮台遗址想象当年德国耀武扬威占领青岛的一幕;可以在“康有为故居”想象他当年以布衣身份聚徒讲学、宣传维新、进行变法的轰轰烈烈的往事;徜徉在美丽的海滨五四广场,凝视那如火焰一般的雕塑——五月的风,胸中自然体会倒出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那排山倒海的热情和赤诚的爱国心。总之,将历史遗存融入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感。

总之,通过解读史料引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深刻思考,通过运用史料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拓展应用史料的空间、内容和方法手段来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对此应当常抓不懈,形成历史课堂的常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