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谭伟弘:我的教学反思(
最新热门    
 
谭伟弘:人教版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教程

时间:2009-10-18 17:06:53  来源:谭伟弘
 

 

 

 

人教版: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教程

安徽亳州市第一中学 谭伟弘 236800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内容: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同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的,也是中国的国情和特点所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与我国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知识网络构建

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背景

政协会议的召开

形成与发展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难点导析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它是怎样确立和发展的?具有那些鲜明特点?

历史证明民主党派的议会斗争失败,救国方案未能实现。最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各民主党派自1949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起就正式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后又写入他们各自的历次党章,成为他们共同的政治准则。这同资本主义国家各政党之间为争夺领导权和执政地位而相互倾轧是根本不同的。

第二,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中,都有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国家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内容。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强大和经济富强而共同奋斗的合作关系。

第三,我国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起参加国家政权,参加政府工作,不存在轮流执政的问题。我国历届中央和地方政权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对于扩大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四,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例证】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民主革命纲领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政协会议性质、职能的认识。建国初期,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各种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因此答案是A。

【例证】2.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中,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是( )

A.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的认识,这一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正建设。因此选C。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区别

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三权分立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

行使权力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三权分立制度:资产阶级。

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度:分权制衡。

【例证】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邓小平

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他是如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解析】考察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比较东西方政党政治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认识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学生回答时一定要有条理的依据问题来构建答案。

【答案】1.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2.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3.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人口相对稀少,经济发达程度低;汉族聚居地区,人口密度过大,经济发达程度高于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需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优势互补、互相依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例证】(01全国17)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 )

A.民主党派帮助过共产党B.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C.共产党信任民主党派D.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

【解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消灭了剥削阶级,各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为了更好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因此答案选B。

4.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探索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就对人民政权的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参议会和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权组织形式的创造性探索。1940年,毛泽东已开始勾画革命胜利后新中国的政体形式,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即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当中,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时人民代表大会由于各种原因,时机建立不起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逐步成熟。

 

 

【例证】(02苏粤17)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 )

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逐步成熟。从1953年3月到1954年8月,全国各地的普选建立健全了地方各级人民组织,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大会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促进国家民主建设。

【例证】(03天津19)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D.成立全国政协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参与国家重大事项的讨论决策,制定了一系列主要的法律和法令,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所以答案选B。

同步试题导练

一、选择题

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积极准备,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占起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回答

1.建国后的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哪些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

①恢复发展国民经济②巩固新生人民政权③实现社会主义改造④实现各阶级、阶层的团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2.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选举朱德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D.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4.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依据是( )

①民主党派有同中共合作的历史②民主党派的阶级属性已经发生变化③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④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5.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确立于1949年

C.是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D.人民代表有普选产生

6.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民主党派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民主党派成为执政党B.民主党派可以监督共产党

C.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D.民主党派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7.下列关于一届人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共同纲领不再代替宪法

C.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

D.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8.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

A.一届人大B.二届人大C.三届人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五十一条指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9.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在( )

A.1949年B.1954年C.1958年C.1982年

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的原则不包括( )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共同发展繁荣④进行民主改革⑤土地改革

A.①②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④⑤

11.下列省级民族自治区,建立于解放前的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

12.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

项目

时间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人均收入

1965年

2400万元

5亿元

 

1995年

5.35亿元

23.3亿元

817元

对上述变化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③各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援④西藏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6分)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狄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简单叙述一下1954年宪法的内容。

 

(2)据上述材料,分析1954年宪法的特点。

 

三、问答题

14.建国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简述每个阶段的情况。

 

参考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

13.答:(1)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2)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三、问答题

14.答:(1)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党政机关、工厂、学校等遭受冲击,很多人遭受无端迫害,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公检法机关无法正常工作。(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民主制度逐步完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取得了新发展。

备注:导学教程总策划、主编湖北枝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吴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