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郭弘:对山东历史课改考
谭伟弘:人教版新中国的
最新热门    
 
谭伟弘:我的教学反思(连载)

时间:2009-10-18 17:07:00  来源:谭伟弘
 

 

谭伟弘:我的教学反思(连载)

 

:本文陆续张贴在K12历史论坛上,作者的昵称是“神仙巫”。感谢谭老师同意我们转载他的美文。文章发布时略做调整,望谭老师海涵。

 

去年写两万多字教学反思之后,再也没有认真将自己的教学反思付诸文字,每次上课之后,课堂上的点点滴滴,一个动作,一句话,学生的表情变化都在脑海里不婷的盘旋,奔突。有太多出为什么,太多的是什么的疑问,不停的去否定自己,质问自己,为什么不用另外一种方式去,注意另外一些细节,若是那样也许课堂效果会更好,学生的反应也许会更积极。有时也为自己一时激情,因势利导的成功调动学生积极性,看到学生获得知识后快乐的表情而幸福半晌。痛苦的反思,幸福的沉浸都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的淡去,对于幸福,不必过于留恋,只要用心时刻都有幸福存在我们周围,对于反思中的痛苦,总会每隔一段时间从课堂上蹦出来,痛苦重复着痛苦。所以痛苦不能忘的太快,应该能时刻的从自己的记忆库囊里时不时的翻将出来,舔舐一翻,以做警戒。于是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每日每课细反思,形成文字,以戒来日。

 

第一章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从书本内容上看本节内容教少,内容少意味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少,老师的教学任务轻;第二,教学任务轻,那么老师可以发挥的空间大,更能体现老师的个性和考察老师的知识储备状况充分展示教师的才华与价值趋向的引导作用。如何上好这节课我心理很没有谱,如何进行教材的取舍足够我头疼,迅速搜寻有关本节的知识储备,理清头绪,决定从经济的发展所经历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个阶段来引入新课,在导入的同时,顺便复习了知识经济的相关内容。新课导入后,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部门,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经济部门,让学生充分明白本节的大致框架结构,有了框架然后在慢慢补充内容使本节内容有血有肉。

第一部分农业与牧业,强调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引发学生思考农业和牧业,农业和手工业,农业与商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从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农作物,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几个方面来看夏商周的农业发展,其中农作物种类发展状况中,五谷是一个很值得讲的问题,古人讲一个人的堕落说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在中学生,能分五谷的又有多少,时代使然,无谷不分,照做社会栋梁。社稷当讲,作为“五谷之首”的稷,有必要认真分解,分析“江山社稷”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小字部分,作为统治者的夏商周统治者为何重视农业生产,农业作为,使学生得出农业是夏商周的最主要的经济部门。牧业从农业的分离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经开始,到这个时期对动物的驯养,进一步发展,今天我们常见的禽畜都一定的出现,那么为什么要驯化家畜呢?家畜的功用和分类,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生存的必要性。家畜的驯养实质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提高的一种体现。

第二部分青铜时代的手工业发展,青铜作为一种物质,一种最早的人工合成物质,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礼器到农器,从最初高贵的国王贵族的专利,到普通生活的大众用品,一个方面体现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效率在各个行业的提升,另外一个方面联系政治,价值随生产率的提高而降低,进而对比玉器的雕琢与装饰,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玉器的工艺高超,此时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巨大,玉器工艺进一步发展,但玉的生产和加工一直没有得到质的飞跃,因此如今的玉器依然归珠宝一类。商周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规模大,技术精,主要的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樽。丝织业的发展,刺绣的出现,陶瓷业有重大的发展,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这些都成为以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工业部门,在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漆器的使用不仅进是装饰与艺术,也可以说成中国人使用的防腐材料,集装饰与防腐与一体。漆器演变成找的艺术门类,适当展开谈漆器,谈漆艺,谈中国传统艺术。(本打算就庄子(我们这里是庄子的家乡)做过漆园小吏谈漆树的种植范围变化,谈古今气候的变化,地形的变化)

第三部分商业,交通和城市,这个部分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都与商业的发展相关,商业的兴起根源在与生产力的发展下的剩余产品的出现,人们对剩余产品进行交换,专门以交换剩余产品的行业就是商业,交换剩余产品的中介就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最早并不是黄金而是当时认为比较稀少珍贵的贝壳,我们称为贝币。商业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商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夏、商、西周的都城是政治,交通,商业中心为最为繁华,繁华的地区人员频繁,道路的通达,通达偏远,路程遥远响应的设施制度的建设随时间的推动而发展。

本节课内容很少但可供发散的知识点非常多,如何在发散的同时润物无声的对学生进历史展观的教育,善与美的教育,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综合非常重要。从今天我上课的状况来看,虽调动了学生知识的渴求欲,但与现实联系教少如何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历史就在身边。历史指导生活,历史关注生活,历史就是生活。任务艰巨,期待方家的指点。

 

 

 

第四节 夏、商、西周的文化

 

本节是阅读课高考不做要求,但在本书、本单元的地位非常重要。联系本单元的第二、三,四节,他们分别阐释了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中国古代史文化专题的第一部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源头和基础。所以对于此节的讲解不可马虎,尤其是对一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字演变,干支纪日,《周易》等方面非常有必要进行必要扫盲性讲解,虽高考不会涉及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阅读课的这节,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传统文化的扫盲性讲解。

本节下面有四目,甲骨文和金文,科学与技术,《尚书》与《周易》以及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文字的出现是世界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甲骨文和金文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文字,记载着中国最为久远的历史资料。成熟的文字向世界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他记载了夏、商、西周社会经济状况,奴隶制国家夏、商、西周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是农业,因此文字的记载的主题是农业和统治阶级奴隶主的重大政治事件,为我们研究商代的历史保留大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本目应该使学生明白:一、汉字是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二、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三,金文的出现是甲骨文的发展,另外也体现在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水平的高超。四、让学生明白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宋体字——简化字。对中国文字演变有一个长时段,大致轮廓的认识。

科学与技术这目,内容比较多,包括天文、历法、医药、地理、生物、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多而杂,多数只需要识记,不需要过多的讲解。作为商朝历法最大的成就,现在我们日常还在用的,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干支纪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扫盲性讲解。十天干,十二地支如何相配实现六十年一甲子的轮换,古代结婚男女订婚所交换的生辰八字分别指的上什么?如何确定自己的生辰八字,有古及今,由古及己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积极性。西周人对环保重要性认识,联系今天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发挥,凡是要遵循自然规律,任何事情走向极端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对于书本页脚小字注释,我认为有点问题。注释:“不麛不卵”为不能断绝鸟兽的自然生育,不能杀鹿取角,杀鸡取卵。解释的前半部分没有问题,后面的应该不杀幼鹿,不破坏鸟卵。解释为杀鹿取角,杀鸡取卵有些自说自话,与前后文没有关系,强奸文章原意。

<尚书>和<周易>一目,对<尚书>的讲解只要使学生明白,这是一部官方史书记载夏商周或更古老的历史。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周易>,有必要进行补充讲解,作为占卜书的周易,什么是八卦,八卦的形成和二进制的联系,卦象是如何形成,现在街头摆地摊的算命者如何用三个硬币得出卦象,将街头巷尾的神秘打破,更多的从哲学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周易。汲取精华,抛弃糙粕。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一目与上节所讲手工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这里不必要继续讲解如何繁荣可以就雕塑的技术展开来谈,书上将平雕和浮雕两种,由此展开对的雕塑这门艺术的漫谈,石雕,玉雕,木雕,根雕等等。指出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都是这,两种雕塑技术的代表之作。对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雕塑展现了这个时期西南地区的青铜工艺。若有时间可以对青铜人像的云龙纹左衽长袍,从古代服饰上讲解。少数民族一般左衽,由此可见当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青铜工艺也有极高发展.孔子评价管仲时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作为阅读课,多数知识点只需要记忆,教师不必要絮叨的重复课本上知识,老师讲的累,学生听的烦。……课堂纪律的不好,有时不能全怪学生,老师你讲课枯燥无味,学生不愿听,当然不是睡觉,就是说话做小动作了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与民族融合(上)

 

第一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节讲中国的原始社会;第二部分是第二、三、四三节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讲述中国奴隶社会形成、发展、鼎盛时期的夏、商和西周。第三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课本用第五、六、七三节分别从诸侯之间的政治斗争,社会经济的发展,辉煌灿烂的文化三个部分来阐释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春秋战国。

第五节讲这一时期的政治发展状况,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诸侯兼并走向统一,频繁的战争和文化交流促进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本节内容非常精简,一个课时足够,但是用一节课,风云际会的春秋战国,将成为一潭死水,鲜活的历史人物,不再是历史的主人,历史仅仅只是政治事件,缺少活力与动感,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我决定用两个课时来上这节课,在课堂上多讲一些历史人物鲜活的历史事件,讲一些中国文化习俗的由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第一个课时讲中国春秋争霸。第二课时讲战国兼并战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争霸的讲述从西周灭亡,平王东迁讲起,平王东迁洛邑后,外族入侵,王室衰微,诸侯不朝,由以前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奴隶社会政治分封制度逐步瓦解,奴隶社会开始瓦解。随着生产的发展,各个诸侯国,为了夺得更多的人口与土地,相互进行频繁的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大国争霸。春秋争霸可以分三个阶段来讲,第一,齐桓公称霸;第二,晋文公和楚庄王称霸中原;第三,吴越争霸,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春秋五霸。

讲齐桓公,我们可以从齐国西周分封成国谈起,周王封姜子牙于齐地,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盐和渔业,获得发展,到齐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使得齐国迅速的强大起来。管仲齐国强盛的关键人物,有其自身的个人魅力,管鲍之交千古美谈。讲齐国称霸过程的时候注重强调对外族入侵的抗争,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南制楚蛮,北御夷狄,赢得了崇高威望。葵丘会盟周王派人参加正式标志着齐桓公霸主地位的确立。雄才大略的齐桓公的晚年却异常悲惨,在饥寒交迫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原因何在?成在用人,败在用人。人才的使用在春秋各国争霸中占有重要地位。

晋楚争霸,晋文公重儿经历万千磨难,在外流浪十九年,成王后不忘患难之恩,与楚国交战退避三舍,寻找介子推,今天清明,寒食节的由来。传统节日中体现的中国古人的义气与感恩之心,充盈于故事与课堂之中。城濮之战大败楚军,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楚庄王春秋又一春秋霸主,一个三年不发政令,拒绝进谏的昏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胸怀大志,举用贤人孙叔敖。人走了弯路不怕,怕的是人走了弯路而不知悔改,庄王走了错路,他能迅速的改变自己,认识自己身上责任,励精图治,终成大业。“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出身卑贱的人照样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在春秋时代的君主任人已经不再唯出身,以贤举人,中国古代的选人制度从此开始发萌,为以后历代选官制度的讲解埋下伏笔。《史记》记载庄王问鼎事件,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段言简意赅的叙述,庄王飞扬跋扈的形态跃然纸上。为什么这样跋扈呢?有强大的军事后盾,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发动战争是为了对政治关系的干预于改变。

春秋晚期的吴越争霸,吴国在长江下游江苏扬州一带,越国现在的浙江杭州一带,地处中国的东南,吴王阖闾任用楚国人伍子婿,军事家孙子,攻陷楚国都城郢,成就长江中下游霸主之业。越国背后袭击,带兵讨伐,终病死途中。其子夫差继承遗志终灭越,但遗虎为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贤才范蠡,十年生聚,十年训练,终于灭吴。可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从BC770年到BC476年三百年的春秋史,群雄逐鹿中原,奴隶主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进行激烈的争夺,任用贤才,进行改革,励精图治者终成大业。以上齐桓,晋文,楚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被称为春秋五霸。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与民族融合(下)

 

今天接着上周五的课继续讲。上周讲到春秋五霸,上课前先把相关的内容进行复习,概述春秋时期的最基本历史特征,奴隶社会的瓦解。各个诸侯国奴隶主为争夺人口和领土进行激烈的斗争,先后出现了齐桓,晋文,楚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五个霸主。请学生回答齐桓公能够称霸的原因。

春秋后期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在政治获得相应的地位,一些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步取代国君掌握了大权。经过不断的征战逐渐形成了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BC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随后田氏代齐,逐步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局面。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是地主阶级崛起的重要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封建生产关系不断壮大,从BC475年中国历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争夺和斗争,越来越激烈,斗争规模越来越大。战国早期的齐魏之争,后期的秦赵长平之战。齐魏的争夺主要有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围魏之战的桂陵之战,成为中国传统计谋“三十六计”之一。马陵之战是孙膑和庞涓之间斗法的经典战例。战后三晋(韩、赵、魏)之王皆朝齐王,齐取代魏而成为东方的强国。简单介绍一下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嫉妒与狂傲是人生最大的敌人。长平之战是战国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也是最为戏剧性的一场战役,反间计廉颇失职,纸上谈兵赵括丧命,坑杀赵卒白起使狠,虎狼之秦威慑六国。长平之战被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之后各诸侯国都没有抗衡秦国的军事实力,秦朝统一六国,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这一时期在中国的西、北,南都聚集着许多少数民族,西方的戎,北方的东胡、匈奴。华夏族与这些民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战争逐渐融合,奠定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对于民族关系的讲解这里只是一个引子,是中国古代民族史关系的开端。中原政权受到的冲击多是来自北部,东胡是后来乌桓、鲜卑的前身,匈奴在往后几百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原政权的最大威胁。

对本节的总结对春秋战国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上)

 

从本节的标题来看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社会经济,二是社会变革。社会经济是经济基础,讲的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是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概而言之,本节主要讲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如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将社会经济与社会变革放在一起讲,恰好反映了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也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本节内容不算多,赶紧一些一节课可以结束课程,考虑到明天是端午,端午的由来与这段历史很有渊源,准备在明天留十到二十分钟讲端午节。这样安排时间就比较轻松了。

本节分为两大目,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为一目——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由公田到私田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为一目——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本节课讲社会经济。

作为中国经济史重要组成部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从发展上来看具有一定的继承性,首先简单回顾夏、商、西周社会经济一节所讲内容,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讲起。首先是农业,铁制农具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牛耕的推广——农用动力的革命,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克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西周时开始使用人工冶铁,铁制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推广使用标志着中国历史有青铜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牛犁耕的开始用和推广,实现在农业动力从单纯人力到畜力的转变。畜力作为农用动力一直延续数千年直到近代被机器动力所取代。灌溉工具桔槔的普遍使用和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提高了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时期蜀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这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有些现在依然还在使用。联系当今的三峡工程,作为人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手段。

手工业的发展,同样回顾夏、商、西周社会经济一节所讲内容,用发展的观点来全局性的考察手工业的发展过程。本节分别从治铸业,漆工艺、纺织、酿酒、制盐和手工业专著《考工记》分别叙述。结合以往取得的成就,注意这时取得的成就,适时为以后取得成就做铺垫。手工业的行当比较多不可能全部详细讲解每种手工业的详细发展状况和制作工艺,我结合本地是著名的白酒产地的优势,从酒的发明,到农业的发展,从酒池肉林到酒能乱性,进而酒在当代人眼中的酒,一些流行在当地不良喝酒风俗,并请班里从古井镇过来的同学来讲一下,什么是曲?曲在酿酒过程中的作用,由此了解我们一些酒名取曲的原因,比如洋河大曲,枝江大曲以及我们本地的古井特曲。截取一点进行发散,控制好时间,不必拘泥于形式与内容。

商业与城市一目,使学生明白,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剩余产品的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最为丰富的产品。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商业城市的发展不仅与当时社会生产力有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关系,各诸侯国为在相互的竞争中占据优势,都采取招募人员,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各国之间交流通畅,四方货物在中原都能买到,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等。本目需要重点讲解的并不多,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识记到理解从生产力到产品增加到交换剩余产品再到商业的发展由此而形成繁华商业城市的发展经过。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来总结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下)

 

今天是端午节,本来打算在班里讲一下有关端午节的历史,由于上课前的慌张,在五班上第一节课时,忘记讲了。用一节课将后面由公田到私田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两目讲完并讲课后习题处理了一下,发现时间竟然是紧巴巴的,勉强讲完,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讲端午节。反思本节课,所上内容并不多,我补充内容也不多,出现时间紧的原因是我的语言不够精练,有许多地方一再做无用的重复和喋喋不休的罗嗦,占用了不少时间。问题虽然能搞清楚,但效率失去了。一名真正合格的历史,不仅要将自己的课讲好还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学生的时间不多,老师,尤其是咱们历史这样的小科目老师,一定要注重课堂的效率,争取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东西。那种通过浪费学生大量时间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不可取。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老师讲课要有效率,语言精练,知识成网络,将厚课本讲薄了;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率学习方法。惟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课堂作用发挥到极致。下节课一定要注意这些内容。

复习本节上半部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大量的荒地被开垦,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因素的出现,使的生产关系也发展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剥削方式。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思想。私田从出现到逐步发展壮大,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调整统治方略,随着私田的不断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在战国后期已经大部分的取代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本目可以分为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两个方面,春秋时期奴隶主为增加收入巩固统治,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开启了中国粮食税征收的历史。到去年取消农业税,农业税存在了将近2600多年。战国时期随着私田逐步取代公田,势力壮大的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的的统治。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重要的有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经过一百多年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上课前看一些辅导书,上面有不少的介绍封建制度的,非常细,对封建制度,历来史学界有不同看法,感觉很没有必要去详细讲。

众多变法中最为彻底和成功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从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教材,重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两次变法,七条内容,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个方面,详细分析各条内容作用和效果,最后总结其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激烈的斗争,商鞅最后悲惨的下场与变法主张继续推行,体现了历史向前发展不以个人的荣辱而改变。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上)

 

高考前,结束第六节,利用晚自习做套测试题,用一节课进行讲解。高考结束后继续上新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是春秋战国社会状况的反映,前两节已经讲到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这节课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在文化上的反映。

本节的标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我们可以加一个修饰词,繁荣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呢?这个上第一要解决的问题,从大的社会背景看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前提条件。由此提请学生思考,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原因,表现,牛耕的推广,铁农具的普遍使用,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农业的发展,私田的出现,开始破坏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新的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阶级的兴起强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各国纷纷开始变法运动,确立封建统治,在奴隶社会已经破坏,新兴封建制度尚未健全的时候,各个阶级,各个阶层都提出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大的社会背景上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

我们分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来看这是的学术发展,先说春秋晚期的两个著名人物,老子与孔子。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出生地有争执一说亳州涡阳,一说河南鹿邑,这里我设了一个问题,老子是哪里人?多数学生,尤其是涡阳的学生说是涡阳,也有一些从靠近鹿邑县的乡镇的同学说是鹿邑人,对这个争执,我不做学术上的处理,谁不说咱家乡好,老子就是咱亳州涡阳的。谁不说咱家乡好呢?倘若我们对自己都没有对自己家乡的自信,自豪感,何谈热爱与建设自己的家乡。什么叫老子呢?孕育八十一年,出生时须发皆白,若老人,人称老子,老子姓李,名耳,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合称《道德经》,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道生一,一生二、……万物生。”“道”在老子眼里是没有形状,没有形状,超越时空的永久存在,万物生于道,道是何物?你不知,我不知,连老子也不知道。一种心里想象的客观物质,所以他这种思想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那么道家能不能等同与道教,说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呢?不能这样说,尽管老子被道教誉为太上老君,《道德经》也被称为道教经典,道教只是后来人利用道家学派的经典,加以发挥而形成的一种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充斥着落后的迷信糙粕。老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是朴素的辨证法思想,他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断的变化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我们曾经学过《塞翁失马》:“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对立的事物是相互转化的。这里我进行适当的发挥,如何正确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用另外一种眼光去问题,以开朗快乐的态度去看待我们身边问题,如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坦然的心境去对待我们身边所发生的悲欢喜乐。在这里我多讲了一点,举了《道德经》中的一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美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适当的进行讲解,强调过犹不及,任何时候都不能过火,要有一个适当的度,超过了度,美就变为丑,善就变成不善,哪怕我们是以一刻善良的心也会办坏事。这里多讲了元朝画家倪云林的洁僻和挨打的故事(故事比较长,这里就不重复了,若感兴趣可找南怀谨老先生的《老子他说》参阅)。这里我感觉补充的是个败笔,一方面时间站用太多,另外一方面学生不一定完全明白。老子的政治思想主张无为,提倡政府不应该过多的管理,不应该有所作为,应放任发展,无为而无不为。国家应该是小国寡民做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的世外桃源。为人不求奢华“衣求暖,食求饱”事业追求上应该功成身退,激流勇退。反对严刑峻法。认为“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连死都不怕还怕你什么法呢。

第七节的下半部分一直没有写下去,先发今天写的内容.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

 

本章第一节首先对本章的标题“封建大一统时期的秦汉” 进行分析,从BC221—AD220年的秦朝和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时期,秦汉王朝所创制的一系列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王朝影响深远。本节就是对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进行梳理讲解。首先我们来看第一节秦朝的统治。

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讲述从秦国到秦朝的发展过程是秦国统一建立新的大一统王朝的过程,本节讲述了秦朝的统一过程以及加强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最终的灭亡。

首先来看秦朝统治的建立,秦王赢政统一条件的具备,这些条件在课本上有所表述,我们能不能抛开课本,从我们第一章所学内容将这些条件推出来。因为历史发展具有时序性,发展前后相承,秦的统一是在战国兼并战争不断发展的产物,那么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就成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域交往的增强为统一提供了社会基础,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战争带来的动荡和灾难人民要求渴望统一,统一是人心所向,而秦国进行彻底的商鞅变法,国富民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能够担当统一重任,秦王赢政雄才大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方之心”,担当了统一的领导,体现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再看统一的过程和措施,一是招揽人才,取消《逐客令》。尉缭,李斯等人,为秦所用,联系当下我们引进人才,发展经济,最垃圾的中国足球为谋求发展还要请外教。部署了进行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实行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联横政策,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后来又统一了南方的越族,为了加强统治修筑灵渠,移民五十万于南方,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开掘灵渠连通湘水和离水,便利交通和文化交流。在北方由蒙恬北抗匈奴,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秦修筑万里长城保证了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长城的修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扫灭六国,北御匈奴,南统越族建立一个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幅员辽阔的大一统王朝。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两个符合,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符合各族人民的要求。

在两个班,对与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我都没有详细讲解,在分析历史条件时进行了隐性的铺垫性讲解。

如何进行加强专制统治摆在统治者的面前,秦国按法家思想变法进行统治,统一后的赢政按照法家思想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对这个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理清各个政策的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各钟政策都有一个指向两个关键辞,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可以说是政治上的集权专制在经济上的反映,但他推动了历史的向前发展。这些措施为以后历朝历代所沿袭,发展。秦朝的制度为以后各朝的政治制度制定了框架。的这些措施的作用,下节课进行分析。

本节课,激情有余,条理不足,有些内容应该舍去却浪费许多时间。有些内容需要详细讲解,却重视不够。上课时语言不够精练,废话比较多。

(未完待续)

 

历史课程网系纯粹公益性历史教育网站,除本站原创及作者惠赐大作以外,本站图片文字等信息均由其它网站收集整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来信(ncct@china.com.cn),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