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质疑问难,拓展延伸
这个阶段是师生再学习的阶段,是小组讨论交流成果的继续。各学习小组代表把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或交流,加深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此时可能会产生激烈的碰撞,质疑问题中可能因持不同主张的学生各执一端,形成争执态势,可能是全班讨论时的思想冲击波又滋生了新的疑点,需要深入研讨。
在《“开元盛世”》的教学中,当学生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时,就有的学生向第四小组(政府职能部门小组)提出质疑:既然贵国政府的经济如此繁荣,为什么还会出现白居易诗中的“卖炭翁”?
问题的提出显然超出了这个小组的学生学习状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历史的思维方法作进一步的探究与学习。
5、评价分享,以评促学
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起着调控教学活动的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自我反馈调控能力,使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交互发展,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学习与反思、学会发现自我与欣赏别人的过程。
五、我们的反思
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出以下共识:
1、“自主—合作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应突出体现以下五个主要特征:
①主动参与。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②合作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将主体间的社会交往作为学生认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合作学习”其内容包括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互为师生等。
③尊重差异。“自主—合作学习”的学生观是:没有差生而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人”施教,评价学生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④体验成功。“自主—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强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①课例是载体
②研究者与教师的合作,合作的平台主要有:理念学习、情境设计、行为反思;在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的同时,还须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
③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还必须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整个流程包括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三个阶段,其间有两次在寻找差距中的反思与调整,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理念领引与行为跟进三者统一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3、 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转换课堂教学评价的机制,首先要确立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为本位的自评制度。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只是提供了观察这种发展的参照系,对具体一堂课的评价不必刻意求全,重要的是把握课堂教学的魂,审视其成功与不足,追寻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或建议。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版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版
[3]《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陈伟国、何成刚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新一轮历史课程和社会科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张静 《历史教学》2002.年第5期
[6]《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王文静 《中小学管理》2003年第11期
[7]《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李文洋 《教育家》200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