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彩色插图说明──图27 
最新热门    
 
任士英做客搜狐正说唐朝21帝

时间:2009-10-18 17:55:38  来源:任士英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作者任士英做客搜狐  
 
任士英,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以来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业务基础部教书。近年侧重于中国中古时期的国家政治体制、中枢政局、政治权力演进与变动的研究。出版《唐肃宗评传》等专著三部,在《中国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还参加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历史与社会》的编写。策划和编辑大型学术丛书《名师讲义》。

林苏:各位网友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请到了《正说唐朝二十一帝》的作者任士英博士做客搜狐,跟大家来聊一聊有关唐朝皇帝的各种故事。任老师好。

任士英:各位网友好。

林苏:您能否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唐朝这个国号“唐”的由来?

任士英:一个王朝的来历会有各种情况,但在整个古代社会前半段,一个朝代的来源大概跟创国者自身的来历是有直接关系的,简单地说唐朝的来历是因为唐朝开国者李渊从祖上到他本人有一个爵位叫唐国公,国公是九等爵位中的一种,后来随着他的地位提高,在带队前称之为唐王,所以李渊从唐王做了唐朝的第一位皇帝,所以开国以后,就把“唐”作为他的国号。
到明清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朱元璋建国不是用这个。

林苏:朱元璋是属于草根皇帝。

   大家都知道李唐的出现,李世民是劳苦功高,很多人觉得李渊一开始自己并没有称帝的想法,在您看来唐高祖李渊开国建唐作用有多大,他是否完全是被李世民一手送上帝位呢?应该如何评价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任士英:你提出来的问题很有意思。关于李渊父子他们在唐朝开国期间的作用,在多少年来甚至是千余年来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严格地说大概从李世民登基以后,这个问题就已经开始被关注了,因为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在李渊建唐过程当中,他的确是立了很大的功劳,但他是不是像后来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整个建唐的首谋,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恐怕不能这么说。事实上是李渊在整个建唐过程中,起到了最决定的作用。整个事件的谋划,整个建唐起义的部署,乃至从太原起兵到开赴长安全部过程里几乎所有的环节他都考虑的非常周到。

   同时这里还涉及了一个问题,怎么看李世民在建唐当中的作用。我们说李渊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也不是说要抹杀李世民的作用,实际上他的作用也是抹杀不了的。但是在建唐过程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他的作用不能像以前大家认为建唐以后,说李世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从这个事情认为后来做皇帝是名正言顺的,这里有历史逻辑关系和前后时间的一个误差。

林苏:这个地方是很容易被误解和被戏说的。

任士英:李世民是比较会利用舆论和比较喜欢制造舆论的人,在古代传媒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他特别能掌握能够让他更站住主导地位的方式。

林苏:因为李世民开国初期军功非常大。

任士英:他为什么建功大,不是李建成不可以建军功,因为李建成是长子,无法出外征伐,当时有一个传统,就是天子不可以率师,天子的长子是要在家里守着,到蒙古族是小儿子守祖业,但当时是长子,不可以率师,他应该守在老子身边,帮助父亲处理日常的政务,所以给李世民更多的机会。

林苏:我以为李唐开朝的时候国力很雄厚,可是唐高祖却亲自“自为手启,卑辞厚礼”地称臣突厥,能否为大家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任士英:这个你可能不相信这是历史的事实,关于李渊在建唐之初跟突厥的关系,这个事情说起来很有意思,他按照下级跟上级的关系给突厥写一封信,也就是用了“启”,后来他说跟突厥非常尊重,不要因为一个字带来很多误会。是不是李渊就向突厥称臣过这件事,根据我们现在看到的记载,李渊也没有自己说过,是在贞观九年,李世民活捉了吉利可汗以后,跟旁边的亲信说,今天给太上皇出了恶气,很高兴,应该庆祝,是这个时候应该说的。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个事情怎么看,好多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做过很深入的探讨,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他是称臣突厥,有人认为绝对没有这个事情,就像你刚才提到李唐很强盛,其实这是一个误会,李唐的强盛是一个发展过程,刚开始建国的时候,跟割据势力没有区别,只是众多山头中的一个山头,他能借贵族子弟的身份,因为跟隋朝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后来占领长安,有很多条件。开国之前李渊开唐之初,向突厥称臣据我们的考察也没有可奇怪的。至于说是不是一定像李世民说他老子的那种情况,是不是自身夸耀自己,这个有可能,现在我们看这件事情是存在的,因为当时北方割据势力群雄并起,纷纷向突厥称臣。李渊太原起兵的时候,军队有自己的旗帜,白色的,也有突厥的旗帜,有突厥的土狼,狼是突厥的图腾,就像中军打的群旗是一样的,既然打出了突厥的旗帜,就表明他们建立相对密切的关系。中原地区跟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打交道,也就不能用现在的观念来看,你的关系没有到一个亲近的程度,对外人表明亲近的关系,会引起很多的麻烦,甚至引起战争。耶律德光称儿皇帝,到了石敬塘的儿子后来向耶律德光称孙皇帝的时候,差点被耶律德光消灭掉,说你没有资格称孙皇帝,可见这个儿皇帝其实是不容易当的。

 

 


 林苏: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事变夺取政权的,也可以说李唐开国以来首先演出了一场兄弟阋墙的惨剧,能不能给大家讲讲玄武门之变的前前后后。

任士英:宫廷军门九重,宫门万里,涉及到宫门里的事情,从后人的角度,有很多事情已经非常不容易说明它的真相了。

林苏:对,因为宫廷喋血总是发生在父子之间,兄弟之间。

任士英:对,因为宫廷就是神秘的所在,再加上又年代久远,现存的文献又有不足,这个问题怎么来看,真实的情况至少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是在李渊的几个儿子当中发生了皇太子人选的变化,不管他是出于什么样的前提和条件,原来李渊建唐以后,把他的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但是这个人选太子换成李世民,而且在很短的时间。


这个事情的经过又是一个所谓的玄武门事件这样特殊的事件。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它的酝酿恐怕时间相对比较长。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他们的关系是父亲的左膀右臂帮助建唐,到后来兄弟之争,这是一个关系。并不是说兄弟兵戎相见,说他们从娘胎出来就是这样,不能这么说。但是他们怎么一步一步

走向你死我活,恐怕简单地说还是因为皇帝这个位置给闹的。因为皇帝这个位置太有吸引力了,尽管皇帝这个活不好干-----我从来不认为做皇帝是一件好事。乾隆皇帝在自己70岁的时候,做了一首自寿诗,说古来70天子共6人,不包括武则天。有一位老学者讲80岁不知老之将至,70岁以上的皇帝微乎其微,是非常不容易的。

林苏:很多网友觉得您在书里没有很详细地说玄武门事变过程,这是出于什么什么考虑?

任士英:这个过程我也讲到了,特别是兄弟之间力量的对比,我想让大家通过这个书理解这个事件,至于中间的过程,具体到怎么杀,我只是提了一句,我强调李世民的剑法非常准,李世民一剑把他哥哥射死,李世民这里开了第一枪。因为第二天要上朝,李渊要给他兄弟两个之间的争端要当场对鞠。实际上已经暗示了这个事情真正要说清楚的时候,作为当朝皇太子的李建成,政治上的优势非常清楚,也分析了后宫、宰相、朝廷大臣包括李渊对兄弟之间态度的反反复复,所以真正要把这个事情揭开盖子,要摊牌的时候,我想李世民恐怕凶多吉少,实际上他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林苏:为什么这么说呢?

任士英:因为在6月初危急关头自保的时候,李世民曾准备占卜。占卜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因为心中有疑问,不明白下一步怎么做,才要求问一下神灵,这说明他心里没有底,如果有绝对的胜券在握的话,根本不用搞这个仪式,但是不能不搞,所以他搞这套事情的时候,张公谨一脚给踢了,他说你不能这么搞,如果占卜的结果对我们有利你还好办,如果没有利,你下一步怎么做呢。但是李世民除了军功以外,他在细节方面是要胜于李建成的,因为突发性事件的成败恐怕不是综合因素,是偶然因素,所以我总是认为玄武门事件李世民能胜利是很多偶然因素决定的。为什么说是偶然因素呢,那天驻守玄武门的将领长河实际上是李建成的手下,但是这个人被李世民收买了。李世民没有办法从对方的高层,像魏征这样的人开始收买。魏征一直很忠于李建成。李世民都是从中下层人员收买对方,我们搞地下工作都是这么干。李建成反过来搞高层,没有成功,都是死党,都是山东豪杰,很讲义气,这个墙角挖的很不成功,但是李世民很成功,挖了李建成的墙角,长河被收买。在出征的时候把所有人杀掉,包括李世民杀掉,毒死,告诉这个消息的王志,这个人是东宫里的一个下层官,他是管这套,可以在东宫走一走,特别是晚上可以走一走,这些人物决定了整个细节情报非常准,再加上他的剑法,在宫里埋伏了九个人相当不容易,加上一剑给李建成射死,擒贼先擒王,后果不得了。后来的结果李元吉往宫殿里跑的时候,李元吉看到李世民倒在马下,如果他的人员不马上赶到,李世民就被掐死了,这也是偶然的。书里如果写的很详细,就影响主题的描绘,但是这些事情很真实。

 


林苏:让大家有想象的空间。

任士英:我也想借搜狐网的机会,想说一个意思是真正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历史绝不是寻常人说的按照时间的延续,去年什么事,上个世纪什么事,历史不是这样简单的。

林苏:由于热播影视剧《大明宫词》,让大明宫家喻户晓,您能否给大家讲讲大明宫的兴建和它在唐朝政局中枢中的重要作用呢?

任士英:你提的问题很专业。唐朝的宫城包括唐朝的都城实际上在隋朝大兴城的基础上兴建的,整个在龙九园的高城之上。
现在的西安城,比唐朝的长安城的规模要小,现在的城墙是明朝的城墙。大明宫的位置现在在西安市火车站靠北的一块地方,好在它的含元殿,圆德殿的遗址已经看到。大明宫的修建跟李世民有关系。因为他靠玄武门之变突然当了皇帝,李渊还没有退位,退位之后还没有从太极宫搬出来,在贞观四年以前,李世民一直住在东宫里,李世民在最初做皇帝三年多里,办公地点是在东宫,不是在太极宫,也就是说还没有在核心的政治中心。现在大家一读历史,特别读到贞观初的情况,李世民在东宫教那帮人练武,干什么?他有很多时间。到了贞观四年,李渊他做了太上皇,觉得太上皇继续呆在太极宫里不太合适宜,李世民势头很猛,因为玄武门事件之后,整个局势就稳定下来。他就换了一个地方,换在当时给李世民建的小宫殿,那个离宫殿比较远,地比较低,比较潮湿,当然有碍李世民的清静,李世民为了表示对太上皇的孝心,在太极宫往北朝东的地方,唐朝长安城的东北角破土动工新盖一座宫殿,因为那里至少不潮湿,所以叫大明宫,大明宫真正从那个地方开始。原来叫永安宫,李世民出门到别的地方去避暑,从来不去,所以李世民搞一个大明宫是给太上皇修建的,但是太上皇很快就死了,他活的岁数很长,70岁了。李渊没有享受到大明宫,但是李世民自己也没有去大明宫,因为他死在终南山翠宫里,大明宫是从唐高宗的时候逐渐发挥他的作用,唐高宗后来武则天这些皇帝都在东宫,在洛阳。所以经常两地往返,大明宫真正开始是唐瑞宗以后,固定下来的唐朝政治中枢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中间有唐明皇有很重要的地方,其中重要的特色他既没有在大明宫办公,也没有在太极宫办公,也不在洛阳,他在原来做亲王的时候赏给他的两方之地重新建了一个叫新兴宫,所以唐玄宗在位期间在新兴宫,有完整的唐朝的地方。为什么唐玄宗这么厉害,新兴宫在房室区,因为唐朝长安城有房事制度,有东市市场,房市是居民区,按照国家的制度,需要动用更多的“保安”,在唐玄宗时期,从这点来说你说的保安数量不会减少,

但是不会发挥什么作用,因为天下太平。就这点来说,唐玄宗时期是真正的一个太平盛世我看不为过。因为保安不懂保安的事情,禁军不练武,天天搞娱乐,拔河,举重,玩一些现在看来都是进全运会的项目。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唐朝长安的太平是这样。

   回到大明宫,安史之乱结束以后,长安城的唐朝政治中心就在大明宫了,一直到唐朝结束,后来因为皇帝又跑到洛阳,那是后来的情况。你这个问题很专业,涉及到唐朝长安的工事制度。

 

网友:请问历史上皇帝称号中的“帝”、“宗”或“祖”是怎么来的?哪那一个是庙号?给予称号有什么样的标准?赐予这样的庙号有什么程序?

任士英:皇帝不是寻常人,他是天子,所以跟他有关系的所有的名、物、事,都有一套特殊的组成。唐太宗,唐玄宗,唐高祖这些是称之为庙号,皇帝在位期间有宗号。这里有一个问题,什么是号?这个号叫号者功之表也,就是号是表明明德。就像你们为什么叫搜狐?搜狐是一个品牌,现在称之为无形资产,这就是号。你比如搜狐,现在叫搜狗,搜狗也是你们搜狐的,这都是号。因为号区别于其他的一些东西,这就是号的作用。皇帝活着的时候有尊号,死了之后,进入太庙有庙号,庙号是供他的子孙认定他是什么位置的。我们经常看到唐朝的皇帝继位的时候有在灵柩前继位,这个时候死了的皇帝称之为大行皇帝,什么叫大行皇帝,大行者是未返之者,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排位,一进到太庙天子期庙,这又涉及到宗庙制度,昭庙制度,这个事情很复杂,简单地说祖、宗,表明底细里的位置所在。唐朝二十一宗当中有唐代宗,按照当时的世号来讲应该是唐世宗,但唐朝人称其唐代宗,就是因为李世民,需要避讳,就用代字代替。

林苏:武则天是中国绝无仅有的女皇帝,武则天死后,大臣崔融为撰写《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殚精竭虑,竟至绝笔而且亡,可是立在乾陵前的却是一块高大的无字碑,这是为什么?她的千古功过应该怎么评述?

任士英:武则天是个有魅力的女人。通常的说法,武则天认为她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风风雨雨,无法用语言表达,尽管崔融给她写哀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用现代的话说与天地同寿,武则天认为仍然不能表达她的一生所作所为,与其如此,不如不发言,此时无声胜有声,万语千言,不如一字不发,所以有了无字碑,现在的无字碑有字了。后人加的,无字碑上最有价值的应该是女真一个驸马刻在无字碑上的女真文字,据说是目前保存女真文最多的一块墓碑。

   但是武则天对唐高宗是非常尊重的,高宗死掉以后,她亲笔给她写了述圣记,因为我们面对乾陵的时候左侧就是武则天给唐高宗立的述圣记。述圣记上下一共七节,天地,下边是不是金木水火土,不知道。反正是七节。左边是左边是武则天给唐高宗立的述圣记,右边就是她的无字碑。

 


林苏:让大家有想象的空间。

任士英:我也想借搜狐网的机会,想说一个意思是真正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历史绝不是寻常人说的按照时间的延续,去年什么事,上个世纪什么事,历史不是这样简单的。

林苏:由于热播影视剧《大明宫词》,让大明宫家喻户晓,您能否给大家讲讲大明宫的兴建和它在唐朝政局中枢中的重要作用呢?

任士英:你提的问题很专业。唐朝的宫城包括唐朝的都城实际上在隋朝大兴城的基础上兴建的,整个在龙九园的高城之上。
现在的西安城,比唐朝的长安城的规模要小,现在的城墙是明朝的城墙。大明宫的位置现在在西安市火车站靠北的一块地方,好在它的含元殿,圆德殿的遗址已经看到。大明宫的修建跟李世民有关系。因为他靠玄武门之变突然当了皇帝,李渊还没有退位,退位之后还没有从太极宫搬出来,在贞观四年以前,李世民一直住在东宫里,李世民在最初做皇帝三年多里,办公地点是在东宫,不是在太极宫,也就是说还没有在核心的政治中心。现在大家一读历史,特别读到贞观初的情况,李世民在东宫教那帮人练武,干什么?他有很多时间。到了贞观四年,李渊他做了太上皇,觉得太上皇继续呆在太极宫里不太合适宜,李世民势头很猛,因为玄武门事件之后,整个局势就稳定下来。他就换了一个地方,换在当时给李世民建的小宫殿,那个离宫殿比较远,地比较低,比较潮湿,当然有碍李世民的清静,李世民为了表示对太上皇的孝心,在太极宫往北朝东的地方,唐朝长安城的东北角破土动工新盖一座宫殿,因为那里至少不潮湿,所以叫大明宫,大明宫真正从那个地方开始。原来叫永安宫,李世民出门到别的地方去避暑,从来不去,所以李世民搞一个大明宫是给太上皇修建的,但是太上皇很快就死了,他活的岁数很长,70岁了。李渊没有享受到大明宫,但是李世民自己也没有去大明宫,因为他死在终南山翠宫里,大明宫是从唐高宗的时候逐渐发挥他的作用,唐高宗后来武则天这些皇帝都在东宫,在洛阳。所以经常两地往返,大明宫真正开始是唐瑞宗以后,固定下来的唐朝政治中枢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中间有唐明皇有很重要的地方,其中重要的特色他既没有在大明宫办公,也没有在太极宫办公,也不在洛阳,他在原来做亲王的时候赏给他的两方之地重新建了一个叫新兴宫,所以唐玄宗在位期间在新兴宫,有完整的唐朝的地方。为什么唐玄宗这么厉害,新兴宫在房室区,因为唐朝长安城有房事制度,有东市市场,房市是居民区,按照国家的制度,需要动用更多的“保安”,在唐玄宗时期,从这点来说你说的保安数量不会减少,

但是不会发挥什么作用,因为天下太平。就这点来说,唐玄宗时期是真正的一个太平盛世我看不为过。因为保安不懂保安的事情,禁军不练武,天天搞娱乐,拔河,举重,玩一些现在看来都是进全运会的项目。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唐朝长安的太平是这样。

   回到大明宫,安史之乱结束以后,长安城的唐朝政治中心就在大明宫了,一直到唐朝结束,后来因为皇帝又跑到洛阳,那是后来的情况。你这个问题很专业,涉及到唐朝长安的工事制度。

网友:请问历史上皇帝称号中的“帝”、“宗”或“祖”是怎么来的?哪那一个是庙号?给予称号有什么样的标准?赐予这样的庙号有什么程序?

任士英:皇帝不是寻常人,他是天子,所以跟他有关系的所有的名、物、事,都有一套特殊的组成。唐太宗,唐玄宗,唐高祖这些是称之为庙号,皇帝在位期间有宗号。这里有一个问题,什么是号?这个号叫号者功之表也,就是号是表明明德。就像你们为什么叫搜狐?搜狐是一个品牌,现在称之为无形资产,这就是号。你比如搜狐,现在叫搜狗,搜狗也是你们搜狐的,这都是号。因为号区别于其他的一些东西,这就是号的作用。皇帝活着的时候有尊号,死了之后,进入太庙有庙号,庙号是供他的子孙认定他是什么位置的。我们经常看到唐朝的皇帝继位的时候有在灵柩前继位,这个时候死了的皇帝称之为大行皇帝,什么叫大行皇帝,大行者是未返之者,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排位,一进到太庙天子期庙,这又涉及到宗庙制度,昭庙制度,这个事情很复杂,简单地说祖、宗,表明底细里的位置所在。唐朝二十一宗当中有唐代宗,按照当时的世号来讲应该是唐世宗,但唐朝人称其唐代宗,就是因为李世民,需要避讳,就用代字代替。

 

林苏:武则天是中国绝无仅有的女皇帝,武则天死后,大臣崔融为撰写《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殚精竭虑,竟至绝笔而且亡,可是立在乾陵前的却是一块高大的无字碑,这是为什么?她的千古功过应该怎么评述?

任士英:武则天是个有魅力的女人。通常的说法,武则天认为她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风风雨雨,无法用语言表达,尽管崔融给她写哀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用现代的话说与天地同寿,武则天认为仍然不能表达她的一生所作所为,与其如此,不如不发言,此时无声胜有声,万语千言,不如一字不发,所以有了无字碑,现在的无字碑有字了。后人加的,无字碑上最有价值的应该是女真一个驸马刻在无字碑上的女真文字,据说是目前保存女真文最多的一块墓碑。

   但是武则天对唐高宗是非常尊重的,高宗死掉以后,她亲笔给她写了述圣记,因为我们面对乾陵的时候左侧就是武则天给唐高宗立的述圣记。述圣记上下一共七节,天地,下边是不是金木水火土,不知道。反正是七节。左边是左边是武则天给唐高宗立的述圣记,右边就是她的无字碑。


林苏:主要是后世的文人骚客白居易,就写到杨贵妃误国了,说到杨贵妃,说她是四大美人,她到底有多美,每个人都在想象的,还有一点到底有多肥,大家非常好奇,她特别胖,搁在今天,她是否还是一个美人。唐朝的美人标准是什么?

任士英:我记得有个网友提到了,唐人尚肥,以肥为美,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唐朝帝王气势辉煌,我想至少老百姓吃得饱。为什么这么说呢?到了唐后期,因为多年的战乱,长安城很多人饿死,以至于在京城看到有人喝醉酒,就说终于有人喝醉酒了,在那种情况下还有多少人长成胖子,我想唐人尚肥在这个时候是不是有一种可能是因为物质、财富的极大的富足,这是因为我自己长的比较肥,我是这么说的。

 
但是另外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实际上汉代在那个时候是走下坡路,恐怕那些人还可以吃饱饭,这里有一个审美变迁的问题,楚王爱细腰,国中多饿人。所以尚肥有原因。至于杨贵妃有多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文字的表述,大概最突出的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因为人一胖了,皮肤的弹性会非常好,凝脂大家可以想到,但是娇羞之态大概是所有女性共通的,肥也好,瘦也好,做一个娇羞之态大概可以引起人无限的遐想,说她美恐怕是非常美。

林苏:可惜就是大家都知道马嵬兵变据说是杨贵妃被刺死,这在历史上是否是真的,杨贵妃到底死没死,她最终下落之迷,能为大家解答一下,因为民间有流传说她东都日本,甚至有人说她是山口百惠的先祖。

任士英:即使杨贵妃没有死,我们先说她有没有可能逃出去。我说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马嵬兵变的时候,杨国忠的夫人还有虢国夫人是在马嵬侥幸逃脱的,但是从马嵬继续往西跑,跑到宝鸡,往南一转就进到蜀中,在陈仓被陈仓县令活捉了,然后杀掉。再一件事刚才你也提到在马嵬兵变结束之后,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带着禁军将士在马嵬里是验明正身的,看了杨贵妃的尸首,陈玄礼肯定是认识杨贵妃的,因为他是禁军高级将领的,这是没有问题的。这两条,我个人认为,首先她是死了,她是绝对跑不掉的。然后她怎么跑,假如没死,她怎么跑,我有一个朋友提到这个,实际上当时特别提到了去日本,日本前些年有些影星,因为日本有一个杨贵妃村,这个事情有一次在一个媒体讲课的时候也说到,像这种事情就不要提了,他愿意承认就承认好了,我们也不要去说你那不对,有可能吗?可能性大概是杨国忠后人的某一个旁支在事前或者事后去过日本,有可能。遣唐使756年没有,在之后有一个迎入唐使有过,在之前两三年有过,日本来到唐朝的使节就留在唐朝没有回去。当时去日本两条路最常用,一般说三条路,出发点两个地方,一个是胶东半岛的蓬莱,再一条就是岷州,现在浙江的宁波。这两条路是出海方式经常出发的两个口岸。这两个地方离马尾之变发生的陕西兴平县现在坐火车都要超过20个小时。一个是战乱,往蓬莱走是战乱,往宁波走也有战乱发生。翻山越岭,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唐僧取经有三个高明的徒弟到天竺八十一难,那还是陆路,杨贵妃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子,孤身,如果成群结队肯定不行了,她怎么走,你们想想。所以西游记说的那个,在当时的交通情况下,唐玄奘都有这么大困难,杨贵妃可能去吗?还有一个说法说她去青楼了,杨贵妃再美,38岁至少不是妙龄,再说像这样一个身份的人,哪一个老板、总经理敢收留她。所以尽管文人怜香惜玉,不忍心让她死,可是她就是死了。

 

林苏: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可他是胡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低,他作为胡人是如何得到玄宗的信任的?

任士英:安禄山30岁之前一直经商,因为商人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他马上进入仕途,在边疆做了官,在此后经过了非常惊心动魄的经历,差点丧命,后来为什么高升,很重要的一条得到皇帝的喜欢,为什么能得到皇帝的喜欢,是因为他非常准确把握了中央也就是皇帝在东北地区的战略决策的方略,所以安禄山的发迹,安禄山的崛起,安禄山的步步高升就得益于他在东北地区也就是现在北京周围,当时唐朝的东北就是现在的北京是在此地非常让唐玄宗非常满意处理西和契丹两个少数民族内亲的问题。加上他有很多官场的潜规则,安禄山非常明白,他绝对不放过任何一次让别人为他吹喇叭抬轿子的机会,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向皇帝表功德的机会。甚至利用机会,跟杨贵妃结为母子,现在听起来是笑话,因为他俩年龄差十几岁,能够把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做养子,这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荣耀,胡人先母而后父。在那次进宫的时候,安禄山在出生第三天的时候,按照宫廷最盛行的三日洗儿,杨贵妃给安禄山洗儿,当时宫里响声雷动,以至于在另外一个地方唐玄宗听到这个声音问怎么回事,说给他做洗儿礼,到现场助兴,赏赐贵妃和安禄山很重要的礼物。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林苏:李唐开国是崇尚道教,后来是佛教盛行,再后来武宗朝有大规模的灭佛行动,宗教上的反反复复是怎么一回事?

任士英:宗教政策本身涉及到唐朝的国策,比如开国之时特别是整个李唐一直把道教当成国教,这里恐怕不仅仅是道德经的问题,有人也说是因为道教的始祖老子据说叫李耳,跟李渊是一个姓,有亲近感,这恐怕也不是如此。唐朝时期佛教的中国化进程特别迅速,禅宗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流派,后来在发展过程中,佛、道之间在国家的宗教政策之下争它应有的地位,一直没有停止,一般情况下佛道两家都可以到宫里摆到场,进行辩论,但是到唐武宗发生了极端的事件,就完全喜欢道教,对佛教看见就烦,会昌灭佛是逐渐逐渐推展开的,也不是上面来一下子全部延伸,是一点点铺开,唐武宗对佛教的翻案有很深的背景,有人认为一个因素是影响他个人的长生,也有人说影响国家的稳定。事实就是,好多做和尚的人不能继续做和尚,政府强行让他们还俗,然后结婚,生子,给国家生产劳动人口,增加了税收,这是当时他们特别愿意提到的一个成果。但是佛教实力很大,在武宗之后很快调整。我们现在的民族政策是自由信教。

林苏:原来如此。时间到了,非常感谢任老师做客搜狐,也衷心希望您将来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正说”历史,让我们走出很多认识的误区。

任士英:谢谢关心我们书的朋友,特别愿意让朋友帮我指出我书当中的错误。谢谢大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