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戏谈宋仁宗的用人“潜规…
宋仁宗观“裸戏” 司马…
宋仁宗要求科考卷面整洁…
谈谈宋朝的先进与退化
宋诗散论——谈宋人以文…
最新热门    
 
戏谈宋仁宗的用人“潜规则”:过仁者误国(1)

时间:2010-10-2 10:53:35  来源:不详

细翻历史,帝王治国成败首要就在于用人二字,用人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安危。近日从一本叫《休闲读品·天下》的历史人文旅游杂志看到一篇《仁者误国——宋仁宗与西夏立国之战》的文章,其中对宋仁宗的用人政策做了颇具新意的分析批判,字里行间十分精彩,思想启发性很强。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认为宋仁宗用人由三个特点:

其一,爱用“君子”。仁宗朝里许多都是“悲天悯人”的“君子”,“干部”的履历里都有过参加赈过灾的记载,所以在百姓中声誉很好,于是升迁也就很快。但是这么一批只懂得赈灾的官员到了战场前线,还是转变不了思维,摆出一副体恤民情的样子,喊着战争劳民伤财却总是躲不掉战争,只好花钱买和平了,如此一来,最后岁币还是百姓头上摊。

其二,光“民主”不“集中”。宋仁宗用人讲求“广开谏路”、“言者无罪”,于是造就了一批好发议论、爱说大话空话的官员。为了博得皇帝的“欣赏”,许多大臣动辄就发表极端和不责任的言论,因为说话一般不会受到处罚和丢了性命,至多也就是贬往外地做官几年再回来而已。可怕的是,这些高谈阔论的官员们大多提不出什么可行性建议,以至于宋仁宗都发布诏令禁止胡乱上书言事,仍无济于事。

其三,看重“学历”。仁宗朝的官员几乎都是进士出身,一帮文人的朝廷自然就十分看重“学历“了,作为一代名将的狄青因为出身行伍,一直受到文人进士们的鄙视,最终被迫害致死。

成败是由一系列具体环节构成的。对仁宗和元昊这两位最高统帅来讲,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两个,一是用人,二是办事。

先说用人。

元昊用的人都是“猛人”和“狠人”。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他依为股肱的党项本族人野利仁荣,这人是位大学者,创制了西夏文字。就这么一位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文化人,给元昊提出的居然是杀气腾腾、以战争立国的基本国策。他首先否定了对华夏文明的崇拜,指出:古来所谓“以夏变夷”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想当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家强大起来,那不就是“以夷变夏”了嘛!作为一个国家立国基础的主流文化,应顺从本民族的自然天性而来,而不能生搬硬套别国的东西。固然要向别的国家学习,但一定要选择那些符合本民族天性、利于国家独立发展的东西。我们国家里,无论蕃人汉人,都好勇喜猎,日以兵马为务,没有中原人雅好礼乐诗书的风气,我们只能顺应这种实际的民情,因势利导,进一步强化人民建功立业的豪情,满足他们的征杀欲望,同时赏罚分明,建立起严格的民法军纪。如果说学习华夏文化,也只应该学习商鞅使秦国强大起来的法家思想,不能学满嘴仁义道德、又拘泥于诗书礼乐等形式主义的儒家学说。这样才能使国家全体人民乐于征战,崇尚刚劲。如此,方可以钳制中国、统驭戎夷,那些斤斤于言礼言义的宋人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元昊极其倚重野利仁荣。野利仁荣于宋庆历二年秋天去世,元昊曾三次前往吊丧,恸呼:“何夺我股肱之速也!”

元昊重用的另一个人是汉人:张元。张元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只是姓张而已。他原本是陕西华阴一介书生,自负其才,屡试不第后,曾和他的一位姓胡的朋友赶往边关,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