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法国学者:圆明园历史可…
文化批评:经典新编与文…
浙江江郎山下毛氏文化薪…
湖南欲重建“夜郎古国”…
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美…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者作家直指当下散文创…
八婺文化与浙中崛起
中英文化空间心理距离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
最新热门    
 
文化学者:仪式感消失道德没寄托 破坏或将更严重

时间:2010-10-20 11:52:14  来源:不详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4.3%的人感觉国人的仪式感越来越淡漠。不论中外,官方还是民间,仪式一直都是一个社会群体不可缺少的共同活动。一个人的一生,生日、节日,婚丧嫁娶等,都需要通过仪式来体现和完成。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仪式越来越缺少认同感,过年过节越来越没有意思,生日节日无非就是大吃一顿,婚丧嫁娶草草了事。 
  著名文化学者、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李河表示:“仪式感的消失,让整个群体的精神世界彻底地无法安顿,道德没有了寄托,最终造就的是一大批没有终极关怀的物质主义者。而这种对于仪式感的破坏,可能还将继续严重下去。”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621人(其中“80后”占48.9%,“70后”占37.0%)进行的调查显示,74.3%的人感觉国人的仪式感越来越淡漠了,15.9%的人则认为“没有淡漠”,9.8%的人觉得“不好说”。另外,61.5%的人将缺乏仪式感归结为“仪式教育缺乏,不了解仪式的内涵”。
  失了精神,仪式难留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仪式,而这些仪式,无不体现着这个民族和国家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什么这个时代人们越来越觉得过年过节没有意思,李河说:“就是因为人们失去了这些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李河说:“仪式,是一个群体在重大事件和重要时刻形成的一种程式化的活动形态。人类学上对于群体之间的差异有很多识别的标志,仪式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从外部来说,仪式有三个特征,其一,它是群体性的。其二,它一定体现群体的文化特征。其三,它是识别群体差异的标志。从内部来说,仪式也是群体中自我认同的标志,你认同了这些仪式,也就说明你融入了这个群体。”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仪式的内容,特别是儒家文化,仪式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李河说:“儒家的仪式非常完备,大到祭拜天地祖宗,婚丧嫁娶,小到生日节日,都有一整套严格的仪式。儒家思想中有很多义理学说,有一位西方学者研究儒家文化,就是从儒家的诸多仪式中开始。所以说,最重要的仪式,一定都是精神性的。人类的生活,有两个重要的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超越物质的世界,也就是精神世界。W·本杰明曾经说过,仪式和文化,第一代表着群体中的认同,第二代表着整个群体的超越性信念。”
  世界不应缺失另一半
  仪式感代表着一个群体,乃至这个群体中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对此,李河说:“我们不是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历史、有未来,我们的来处是清楚的,我们的去处也是清晰的,我们不是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也不会偶然离开。我们的生活不是独立的,这一直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而仪式,正是建立这种群体认同的途径。”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逐渐失去了精神世界?李河说:“超越性的世界是人的一部分,但在现代性来临之后,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去魅,也就是不再相信超越性的世界。去魅固然有其作用,但是它更使得人们没有了来处去处,变得无所顾忌。就我们来说,这些年来,物质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在精神上却一直在破坏,我们烧掉了家谱,没有了来处,丧葬越来越不郑重,没有了去处,我们成了孤儿,孤单地存在,孤单地离开。就比如说墓地,这是一个人的归宿,现代人不相信归宿,觉得人死了,一切回归大自然,实际上不尽然。前不久我在国外还看了很多墓地,有名人的,也有城市里普通人的墓地。站在那里,你就会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一个人死去,并非一切都消失了,他还留下了他的精神,还会给人们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