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日本考古人员发现奈良时…
北魏时“官吏无俸” 官…
赵匡胤严禁官吏经商 严…
最新热门    
 
官吏在吃谁的俸禄 从戒石铭谈起

时间:2010-10-24 11:09:00  来源:不详

只要让他们的命运像操于君主之手那样操于老百姓之手,他们自然就会形成吃的是老百姓的俸禄的观念。

从宋代起,全国各地的官衙里开始竖一块石碑,上刻十六个大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块石碑,通常被称为“戒石铭”。那十六个字,最早出自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国君孟昶之手,后被宋太宗赵光义颁行天下,以告诫各级官吏要奉公守法、善待民众。据说,凡新官上任,要举行一个庄重的拜碑仪式,大声颂读那十六个字,有点宣誓的味道。

“戒石铭”中有意味的是前面的那八个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其意思是说,你们领的俸禄,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啊!官吏的俸禄来自官方向老百姓征取的税收,税收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所以官吏吃的是老百姓的俸禄。简言之,可称“食民禄”。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既然是老百姓养活了官吏,官吏就应该为老百姓服务,这也是最简单不过的逻辑。然而,问题是,官吏们内心中是否真的认为自己吃的是老百姓的俸禄呢?有多少官吏在内心中认同“尔俸尔禄,民脂民膏”这句话呢?

事实上,恐怕并没有多少官吏真的认为自己吃的是老百姓的俸禄,因为自古以来,官位都是皇帝赐予的,官吏们一向认为自己吃的是皇上的俸禄,即所谓“食君禄”。既然是食君禄,就应该忠诚于皇上,这才是要奉行的道理。

由此可知,在官吏吃谁的俸禄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代实际上有两套逻辑:“食民禄”和“食君禄”。官吏们要以哪套逻辑为准呢?显然是“食君禄”。对老百姓要好一点,那是书面逻辑;要绝对忠诚于皇上,那是现实逻辑。对老百姓差一点,不一定会丢乌纱帽;对皇上不忠诚,则脑袋都可能搬家。稍有理性的人,都知道怎么选择,作为社会精英的官吏,哪能分不清其中的利害关系?

皇上远在京城,不一定清楚各地官员的具体施政行为,直接决定官员们的饭碗的,是对自己有管辖、监督之权的上司。所以,尽管官员们吃的是“君禄”,但俸禄简直可以说是上级发的。

上级之威福,官员们心知肚明。清代顺治年间,陕西有个道台王化淳,到任后公开声明:“送礼者免责,不送者即革。”由于上级对下级拥有支配权,上级可以包庇下级,也可以找理由惩治下级,所以王道台敢于公开宣称,送了礼的我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不送礼的就等着革职吧。面对如此强势的上级,下级们为了保住饭碗,除了顺从上级意志,似乎也没别的好办法了。

在这种上级决定下级命运的官场规则下,下级的饭碗端在上级手里,官员们会认为自己吃的是老百姓的俸禄吗?显然不会。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