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翻译家叶廷芳:一代人无…
最新热门    
 
叶廷芳:圆明园当前任务是研究、考古和发掘

时间:2010-10-29 11:16:43  来源:不详

1873年恩斯特·奥尔末所拍摄的圆明园“谐奇趣”遗址

“万园之园”的绝响与挽歌 
  ——圆明园兴亡古今谈
  圆明园诞生的大背景
  世界上纪念性的大型建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石构建筑”,主要流行于欧洲,也包括拉美、非洲、西亚、中亚甚至东南亚;另一类是“木构建筑”,这类建筑多集中于东亚——中国和日本这边。这两种建筑美学大异其趣。石构建筑的主体建筑多半采用几何造型,一横一竖,轮廓清晰,看起来显得庄严、匀称,用18世纪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的话来概括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中国的木构建筑采用的是曲线原理,飞檐翘角,生动活泼,用《诗经》的诗句来形容,即“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以曲线美学为原理的中国园林建筑曾在西方引起很大的反响,尤其在18世纪的英国、法国、俄国和德国。英国园林追求“野趣”,所以欣赏中国园林的“无秩序”。英国文豪如艾迪生、蒲伯等都拥有中国式花园。英国的中式园林专家钱伯斯认为中国园林是“举世无双”的,他不仅在伦敦丘园里建造了高高的“中国塔”,而且写了不止一部《中国园林》那样的专著,在欧洲很有影响。法国园林是最讲“秩序”的,几何线条构成的条条块块,花木修剪得整整齐齐。但法国人也经不住中国园林的诱惑,建筑师勒·加缪设计的尚代罗普府邸就安插了“中国塔”。在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所属的小特里亚侬园中,也建有“中国式农舍”。从整个欧洲来讲,法式花园占优势。这种花园,美则美矣,但大多一览无余,缺乏含蓄。反而是中国园林美学的独特魅力赢得了人类审美趣味的普遍认同。 
  从纵向追溯,可以知道中国园林美学的丰厚底蕴成因于中国历史上丰富的造园经验。中国历代帝王都喜欢营造豪华的离宫别苑,如秦代的上林苑、汉武帝的建章宫、唐代的大明宫等。宋徽宗在开封营造的艮岳,其规模甚至比圆明园还大(直径达6.4公里)。同时,从汉代起私家园林也开始兴起,因此圆明园这样辉煌的园林艺术产生在中国不是偶然的,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的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是无与伦比的中国园林美学登峰造极的体现。无怪乎,1749年,法国传教士兼乾隆皇帝宫廷画师的王致诚写于1743年的那封详细描述圆明园的私人信件在英国发表后,立即引起英伦三岛乃至整个欧洲的轰动。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的美誉亦随之传开,尽管那时长春园才刚刚开始兴建。
  圆明园乃是中国无与伦比的园林美学与中国帝王的无上权力相结合的产物。君不见,她151年的历史包含了清代至少三分之二的全盛时期,数位皇帝为其殚精竭虑,只有拥有他们那样的最高地位和权威,才有权选择最理想的风水宝地,有权动用国家巨额的财政支出、采购世界最优质的建筑材料、调集全国最精锐的建筑匠师、收集国内外最精美的奇珍异宝、在辽阔的国土上选择最优秀的建筑样式——而且不惮引入一定的“异国风情”。
  以上谈的是圆明园诞生的前提,即卓越的园林美学与丰富的造园经验,加上多位帝王的无限欲望和无上权力以及几亿人口的经济实力,还有民族的最内在素质——智慧。在二三百年前,世界上还没有别的任何国家具有这样的综合条件和资源,即使当年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的古巴比伦也没有!
  “万园之园”旧梦游
  “风水”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是第一个条件。中国的古代风水观科学与迷信并存,但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