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江苏大丰发现周敦颐后裔…
湖南周敦颐故里二期工程…
最新热门    
 
周敦颐爱莲堂将被拆除引发争议

时间:2010-11-17 11:28:39  来源:不详

坐落在衡阳市华新开发区柘里村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的祭祠“爱莲堂”。本组图片/记者沈荣华

时隔18年之后,75岁的谢倍凤又住进了衡阳华新开发区柘里村的周家祠堂。与从前家境所迫而必须住在祠堂不同,谢倍凤此次是在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祠堂”,祠堂现名“爱莲堂”。谢说她是周家的媳妇,按其族谱记载,祠堂为纪念理学大师周敦颐而建,如今,它正面临着被拆的境遇。

昨日下午,衡阳市华新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周家祠堂经省文物局鉴定不是文物,“确属于开发区拆迁的范围之列,”但拆迁尚未提上日程,拆迁时开发区会考虑周家人的心理感受作出决定。

本报记者龚柏威 通讯员李俊杰 衡阳报道

A

搬进祠堂“捍卫”它

“爱莲堂”坐落在衡阳市郊华新开发区柘里村。祠堂共有三间房子,房子残旧,风貌犹存,基墙全是1.5米高的条石,周围遍布红条沙石,中堂门上高悬“爱莲堂”横匾,祖堂神位上供奉着周敦颐、鲁迅(周树人)、周恩来的照片。周家人正以自己的方式宣告着这间其貌不扬的三间简陋老屋,连接着我国三位世界伟人一脉相袭的血缘关系和文化传承。

谢倍凤自今年4月28日又搬到这里居住。每天她的工作就是打扫房屋、修剪房屋周围的树木。谢说在1962年,她搬进了这个祠堂,当时有两层考虑:“破四旧”时有人要推掉祠堂,谢考虑到祠堂做了民居就不会被拆,另外,当时家境确实窘迫,只有此处可以安身。

1992年,谢倍凤建了新房,一家人搬到离此不到百米的两底两楼中居住。“当年住在这里,祠堂没有被拆。”谢倍凤此次又想用同样的方式捍卫这所祠堂生存的权利。

事实上,2007年之前,现名“爱莲堂”的三间房子只是周氏家族用来祭祀先人的普通祠堂。2007年6月,周恩来总理的堂侄、原扬州市老干局局长周华瑞来衡阳“爱莲堂”祭祖时,将临摹周总理手书“爱莲堂”三字郑重制匾悬挂。2009年11月24日,道县濂溪故里为建周子衣冠冢,特派专人专车来衡阳爱莲堂奉取“灵土”。

今年65岁的衡阳市物价局原物价检查所所长周安林说,家谱显示他是周敦颐的第27代孙,所有“濂溪周”的祠堂都被称作“爱莲堂”,目前,全国范围内还有九江濂溪祠挂上了“爱莲堂”的牌匾,“爱莲堂”堂号是濂溪周氏家族的标志,祠堂被称作“爱莲堂”是实至名归。

省文物局鉴定不是文物

2010年1月27日,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邀请邱安吉、邓洪波二位专家,就爱莲堂文物价值认定遗迹保护利用问题进行了现场勘察及深入研讨。

最后意见认为,该祠堂在抗战期间受到过一次大的破坏,2003年,族人集资修缮时,大量使用钢筋水泥、瓷砖等现代材料,建筑原风貌发生根本改变,仅两边的风火墙保留了旧观。祠堂所悬挂的周总理题款,摹自他处,与周总理原手迹无直接关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