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的解读、对于时间概念的关注,是一种对于以往认同的一种再认同。“新时期”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指称与过去所不同的时期之外,在我国还特指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这就为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和更加明确的方向,“与时俱进”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方针。坚持这一总方针,一方面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需要最大可能的保有传统,而且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一定的“与时俱进”的相关拓展。例如,近年来我国传统音乐中的《百鸟朝凤》的传承与革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百鸟朝凤》原本是鲁西南地区的“鼓吹乐”,是一首典型的民间音乐,但后来被成功地改编为钢琴曲,《百鸟朝凤》其实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思路,通过与现在乐器与音乐环境的结合,变向而有效地达到了传统音乐的有效保留,并进行了成功拓展。
第二,人文地理与文化生产: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同时需要关注空间的特殊性,借力文化地理学,因地制宜。
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需要关注空间的特殊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虽然通过一系列公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相关界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对其传承和发展给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但由于各个缔约国处在不同的空间之中,地理位置的转移带来了不同的特征以及不同的发展模式。因此,要恰如其分地完成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将所需要传承与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的具体空间作为考察的重点。这样的地理空间的考察将带来因地制宜的发展。目前,文化地理学已逐渐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空间的考察与文化精神的发掘与传承息息相关、一脉相承,这也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视角,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能够更好地考察具体空间,并将这样的空间考察与文化精神紧密相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与新的挑战。这样的挑战在于在原有关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别差异上向前推进一步,更深入地去关注地域差异所带来的不同性。在文化地理学的主要关注对象之中,其中的一系列重大的关注点在于对人类文化起源的关注,这样的关注正好切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相关解释。当然,文化地理学也是新时期逐渐成熟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门学科,将这一学科的成绩,尤其是对于空间的关注与研究加入到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中,是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