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谢晋生前发过警语:“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以谢晋所导的作品而论,少见能获得金杯银杯,但他不重视这些过眼云烟般的荣誉,而只忠实于历史、艺术,执着于良知。他充满自信,坚定认为“流行称道于众人之口”是比什么“杯”都宝贵的。
从口碑观可知谢晋在文史方面的造诣,因为他对口碑的理念,是表现了精研史籍的。对口碑古来早有论述,宋代《五灯会元》曾说:“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白居易更以形象语言说道:“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经得起“口碑载道”的,无需重刊刻于碑记上,自有流传于人口的价值,否则即便盛文雕铭,也会如白居易所比喻的:萤火终究不是火光,叶上滴露也无法替代真珠。
然而,树碑立传又是古来不曾断绝的传统。无论是记人事、记史迹……总有不可磨灭的意义。实体碑的名称与形式多种多样,有纪功碑、英雄碑、党籍碑、里程碑、三绝碑、忧乐碑……其中以墓碑最为常见。
古人非常重视碑文。《晋书·羊祜传》说羊祜是西晋时代著名的军事家,屡立战功,一度总督荆州,镇襄阳,喜欢登山临水。有一次偕幕僚登岘山,于宴饮流连光景之际,忽然感触兴怀,向幕僚发出人生有限,不能垂名后世的遗憾,由是悲从中来。后来杜预继羊祜任荆州都督,特为羊祜立“堕泪碑”于岘山上,以表羊祜英名。再后来唐代诗人孟浩然游岘山,又以五言律诗纪其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