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何丽野:“仁”与“智”

时间:2010-11-19 11:13:11  来源:不详

众所周知,仁、智、勇是孔子在《论语》当中所论述的三种君子应当同时具备的美德,但孔子在论述仁与智的关系,以及其自身的实践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细微的差别:

 

    一、从仁与智的性质上说时,孔子往往把两者看做一种对立关系。如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曾数次把“仁”与“勇”连在一起讲,认为“仁”的性质里已经包含了“勇”。如说:“仁者必有勇。”(宪问第十四)却从来没有把“仁”与“智”连在一起讲过。反而分开来讲,如说:仁的表现是“爱人”,智的表现是“知人”(颜渊第十二),“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第四)意思是说,仁者安于仁,他本身就在仁之中;智者利用仁。即智者认识到仁对他有好处,所以讲仁。但众所周知,在儒家那里,利与仁是对立的。所以可以认为,在孔子看来,智本身还不是仁。

 

    二、从“仁”外在表现来看,孔子认为,“仁”的外在表现并不是智,而是看起来有点愚。如有人称赞冉有“仁而不佞”,孔子虽未认同冉有为“仁”,但也赞同其“不佞”,即不太会说话;又认为做一个君子要“讷于言”,说:“刚毅木讷,则近仁。”(子路第十三)“仁者其言也仞。”(颜渊第十二)“巧言令色,鲜矣仁。”(阳货第十七)木讷者、言仞者,愚之谓也。口才好的,能巧言令色的,只会是智者,不可能是愚者。所以孔子实际上要说的是:仁者的外在表现更近于愚者,而外表上看起来聪明伶俐的人很少能是仁者。孔子又说,君子是容易受骗的人,也是没有小聪明的人。所以,不可以用小事情去试他,也不可以去骗他:“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卫灵公第十五)“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第六)而容易受骗,没有小聪明,这都是愚者的表现。所以孔子认为,单纯的仁者其实也就是个容易受骗的愚者:“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阳货第十七)孔子所欣赏的具有“仁”的品质之人多为看起来有些“愚”,而不是“智”。如孔子学生中最接近“仁”的颜回,就是看似愚的人,“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篇第二》)(阳货篇第十七))朱熹在讲《论语》时,曾解释仁者与智者的区别:“仁只似而今厚重底人,知似而今伶利底人。”(语类第三十二卷·论语十四)也是说仁者看起来更近于愚这个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按孔子的本意来说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