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郭齐勇:中国哲学智慧的…
关于定9月28日为“尊师…
周勇:一百年前的“九零…
谢勇:请让萧瀚回到讲台
昆曲成为流行“品位文化…
最新热门    
 
郭齐勇:和学生一起“会读”《礼记》

时间:2010-12-26 13:10:39  来源:不详
导、参与、监督与言责则在士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包含理念、制度、实践、民俗诸层面)的许多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思考与创造性转化。

 

    第三,《礼记》中所蕴含的儒家生态伦理哲学的意义。三《礼》中的许多篇章表明,中华先民与先秦儒家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在容纳天、地、人、神诸多要素的“天地”概念下展开的,是一种整体论、系统论的观念,以“和”为条件的不断创生是其对这个生态系统的根本认识。三《礼》对“天地”的创生现象持有价值判断的观念,肯定天地万物皆有内在价值,要求一种普遍的生态的道德关怀,而对人性、物性的辨证认识又同时清楚地表明了一种生态伦理的等差意识,或曰不同伦理圈层的区分意识。儒家从工具价值的立场取用生态资源的同时,并不忽视动植物等的内在价值。从儒家“天人合一”的理念看,生态伦理作为一种新的伦理范式,其确立的基础必须建立于对人性的重新反思之上。

 

    第四,《礼记》中所蕴含的修养身心性情、培养君子人格等教养的意义。《礼记》中有关人的教养与人格成长,特别是君子人格的养成的智慧,体现了儒教文明的特色。儒家教育是多样、全面的,其内核是成德之教,其目的是培养君子,成圣成贤,其方法是用礼乐六艺浸润身心,以自我教育与调节性情心理为主,其功能在于改善政治与风俗,其特点是不脱离平凡生活,知行合一、内外合一的体验。在当代建设现代公民社会,培养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调动儒家修养身心与涵养性情的文化资源。

 

    第五,《礼记》中所彰显的“仁爱”及其推爱方式与基督教“博爱”的异同。以“仁爱”为核心价值的儒学精神,在今天与未来的世界上,在文明对话与全球伦理的建构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仁爱”与基督教“博爱”的价值有很多可以沟通之处。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关系方面,儒家有极其重要的资源,尤其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恕道”、“推爱”“推恩”的方式,值得珍视。“爱有差等”是具体理性、实践理性,恰可证成普爱。儒家强调主体性,特别是道德的主体性,但儒家人己、人物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成己、成人、成物等是仁心推扩的过程。这对今天的人际交往与文明对话有其积极意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