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试论中国书法艺术文化传…
论奥林匹克跨文化传播及…
浅论跨文化传播与提升中…
论析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
“大美民间——中国年画…
“大美民间——中国年画…
“大美民间——中国年画…
《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
央视将开播纪录片频道 …
“博弈天下——中国历代…
最新热门    
 
中国天价文物遭遇“身份危机”

时间:2010-12-26 13:11:03  来源:不详
原因。孙学海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因为用20世纪50年代的标准来衡量新出土的器物,导致“错判”的并不在少数。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展大规模基础建设,出土文物的数量和种类,较建国初期有了大幅增长。新出土的器物,与先前所熟悉的式样和品种都不尽相同。由于找不到历史记载,无法“验明正身”,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得不到承认。正是因为这些不为书籍所承认的“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文物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流失。不仅在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流通,还被以“工艺品”为名,大规模倒卖出境。

关于中国文物向海外流失的事实,金一喜在书中写道:“最近20多年间,大约有几十万件的中国陶瓷进入韩国,并且现在仍通过商人之手进入韩国。重要的是,我们要掌握区分现代陶瓷与古代陶瓷的方法,因为现在仍有很多元代,或者是明代、清代的仿品流通于市。”

大量真品的流失,拍卖行便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有时候,真的假的也不那么重要了,买的就是一个身份证。”孙菱蔓说到。由于拍卖行的规定,已经拍出的物品,在客户将来想出售时,不能拒拍。所以,顾客更愿意相信这种“经济利益”的保证。

资深收藏世家、瓷器书画评论家刘靖华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现实情况是,在文物市场上,在国际拍卖大鳄的长期推动下,收藏家和买主只热衷传世的“名门正派”,尤其是有文献可查的明清官窑。有理由相信“清三代”官窑会成未来拍卖的主角。(文/王琰、袁铁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