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单霁翔:文化遗产是一个…
张宏翔:中国科技期刊发…
单霁翔:中国政府不购买…
单霁翔:从“遗产大国”…
最新热门    
 
董驹翔:专家的膨胀

时间:2010-12-28 11:22:32  来源:不详
精通那是做不到的,“专家”也只能是“一个专业内的高手”(顾土:《大师的份量》,《文汇报》2009年2月25日)。钱锺书先生指出:“由于人类生命和智力的严峻局限,我们为方便起见,只能把研究领域圈得愈来愈窄,把专门学科分得愈来愈细。此外没有办法。所以,成为某一门学问的专家,虽在主观上是得意的事,而在客观上是不得已的事。”(《诗可以怨》,见《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从此意义上看,“专家”是在很窄很细的专业内的一种片面的人,是“片面”但深刻的人。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也有与钱先生很相似的看法,他说:“所谓专业化,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种垂直状态的知识,也就是划定有限的范围来证明其合理性,也只有在有限的范围内,才能证明专业化是合理的,并以此来弥补我们思维的局限和短暂生命所带来的缺失。”(《为历史学辩护》)这和钱先生的话都道出了“专家”的局限性。

 

    真正的学问家对这种局限性总是有自知之明的。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2002年9月和2004年2月在上海交大和山东大学演讲中都说过这样意思的话:拿诺贝尔奖,只是对很小的物理领域有贡献,一个人不可能拿了诺贝尔奖,就把自己当作什么都懂的“万能专家”,对任何事情都可以评价,我可没有这么大的能耐。2005年6月1日,以研究博弈论见长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纳什在北京工商大学演讲,有学生问他:“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这些对社会制度转型和演化的影响”纳什说:“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丁肇中和纳什一点都没有膨胀自己,而是实事求是,他们正因为不做“万能专家”才是真正的专家。

 

    鲁迅先生关于“专门家”更另有极精辟之论。他说:“专门家的话多悖”,“他们的悖,未必悖在讲述他们的专门,是悖在倚专家之名,来论证他们专门以外的事。”“名人被崇奉所诱惑,也忘记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渐以为一切无不胜人,无所不谈,于是乎就悖起来了。其实专门家除了他的专长之外,许多见识是往往不及博识者或常识者的。”他特别批评那种“既是名人,也就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和“一成名人,便有‘满天飞’之概”的“名人的流毒”。鲁迅先生重重地告诫说:“我们应该分别名人之所以名,是由于那一门,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