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倪梁康:文科不能直接增…
最新热门    
 
陈福康:宋本《金石录》解惑学界版本之谜

时间:2010-12-30 10:02:10  来源:不详
 

    上面说的是国图的《金石录》。那么上图的这本《金石录》呢,更是郑先生早就拼命保护过的。

 

    那是70年前的狼烟烽火的日本侵华年代,以郑先生为核心,与张菊老,还有张寿镛、何炳松等爱国人士、大学者,在上海组织了一个名叫“文献保存同志会”的地下组织,由国民政府的“中英文教基金董事会”拨款,为国家秘密收购大劫难中的珍贵图书。也就是说,大智大勇的郑先生们,从政府当局手里争取到三十多年前沾满了中国人民血泪的所谓“庚子赔款”的一部分,用来抢救再次惨遭帝国主义毁灭抢掠的中国古籍文献!郑振铎在致张寿镛的信中说:“我辈爱护民族文献,视同性命。千辛万苦,自所不辞。”“为国家保存文化,如在战场上作战,只有向前,决无逃避。” 1941年12月2日,他在致重庆的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璁的信中,还谈到他正在与潘氏滂喜斋等处谈判购书,并说“合此数家,并我辈所已得,宋本当在四百左右”,甚至“过五百,或不难实现也。于此时此地,若竟得有此结果,岂非百世之伟业乎”!这两个数字,今天听来都感到不可思议!但非常可惜,仅仅过了六天,日军就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上海立刻完全沦陷,郑先生他们的“文献保存同志会”就只得马上停止活动。(但即使未达到上述两个数字,郑先生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战火中抢救了三百多部宋本,还有其他大量珍本,仍然是“百世之伟业”。)

 

    令人更加感动的是,即使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郑先生仍然千方百计拼死抢救民族文献,其中就有今存上图的这部滂喜斋《金石录》。1943年8月7日,他化名“犀”(从“西谛”而来)致“蔚哥”(按,指蒋复璁)的隐语信中,就提到:“对此‘滂喜’物,我辈应如何珍视之乎?!与圣翁(按,指当时在上海的老学者、解放后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徐森玉)商谈久之,束手无策,相对长叹。今日之大藏家,南瞿外,便应数到‘滂喜’、‘宝礼’二潘矣。‘滂喜’如散失,诚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