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古代历次著名迁都及…
中国古代历次著名迁都及…
趣话古代贺年片:往往是…
古代中国如何平抑物价
京杭大运河山东聊城段首…
中国古代环境卫生的治理…
古代清官:“一钱太守”…
古代奢侈品“鼻烟”:晴…
王春南:古代“官二代”…
试论形式化的困境—对“…
最新热门    
 
前往古代做访问:诸葛亮你隐居在南阳还是襄阳?

时间:2010-12-30 10:02:12  来源:不详
家道逐渐中落。或许,“借男女离合之情,抒国家兴亡之感”的《浣纱记》,深深投射着梁氏家族的文化性格?

 

  ■提问祖父的祖父的祖父/吴静男(供职于江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问题:您当年为什么从广东梅县程乡迁徙到江西宜春三阳?

 

  我对家族史的追溯只能靠一本民国时期编的家谱。家谱上记载:我的祖先是在清康熙年间从广东迁入江西的,原因是见“江东一带,风光秀丽,出产丰富”便卜居此地。这显然是数十年前那位家族酸秀才说的“套话”。

 

  我进行过调查:明末清初,战乱频繁,宜春人口减少。比战乱更具破坏性的,是由于延续的一百多年的里甲赋役方式没得到调整,使具体落在每一个农户身上的赋役严重不均,一些农户不堪重负,自动弃籍,转为流民,使得自己的“义务”转嫁到同里的其他农户身上,结果是整个里甲都被迫逃亡,将该里甲的赋役转嫁到其他里甲身上。而一个县要完成的赋役是刚性的。可以想见,在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下,宜春县政府会马上破产。不过,当时的明清政府施行海禁,断了闽粤两省人民的生路,于是其中一部分被迫内迁,刚好与当时赣西一带的政府要完成重建里甲的政治任务相契合,我的家族就是在那个时期从广东梅县程乡移民宜春三阳的。

 

  这只说明了祖先移民宜春“形势”中的“势”。那么“形”的部分呢?也就是祖父的祖父的祖父个人可以控制的原因呢?同样是“海禁”所迫,为什么梅县程乡还有那么多人没动?同样是移民,为什么他选择的是这样一条线路?如果能见到我祖父的祖父的祖父问一些关键性细节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