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成立…
“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
中国社科院科研体制大调…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社…
甘肃人文社科学术文献丛…
社科院李河:在现代社会…
方言影视剧热难掩方言消…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
让西夏从鲜为人知到清晰…
最新热门    
 
社科院专家谈简帛学百年发展的状况

时间:2011-03-31 11:58:54  来源:不详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研究中,简帛等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结合,一直是学者们所强调的,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

 

  杨振红:前面我们重点讲了简帛的材料特点,但是,不能因此否定传世文献的价值。从材料的特性看,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恰恰可以互相弥补,不可偏废。例如,前面我们谈到的土地制度研究。张家山汉简出土了吕后时期的律令,据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关于土地占有的法律规定。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张家山汉律,我们根本无从知道这些法律是什么时候制定的,它在秦汉土地制度史上占有怎样的位置,更不要说描摹出秦汉以来土地制度发展演变的轨迹。只有借助传世文献如《汉书·食货志》等记载,我们才可以取得现在的成果。再如,关于《周易》研究,目前出土有上博简《周易》、马王堆帛书《周易》、《系辞》、《易之义》等,由于简帛本与传世本有很大不同,只有通过比较研究,才可以梳理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变化。总之,只有将简帛材料和传世文献相互参证,才可能真正推进学术的发展。而就战国至魏晋史研究来说,借助于电子检索手段,我们应当尽可能做到两方面的“竭泽而渔”。

 

  《中国社会科学报》:安徽天长纪庄汉墓木牍的整理和研究备受关注,这批木牍的特色在哪里?

 

  杨振红:2004年11月,安徽天长市安乐镇常庄村纪庄组发现的十九号汉墓中,出土了34枚木牍。从出土地点、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以及木牍内容来看,此墓应当属于西汉时期东阳县。该墓出土的木牍数量并不多,但是从内容上看,在目前已出土的40余万枚简牍中,却独具特色,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出土了一块正面题为“户口簿”,背面题为“算簿”的木牍,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县一级户口统计簿和赋役人口统计簿。它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户籍、赋役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第二,木牍内容绝大部分为私人书信,是截至目前集中出土最多的实物书信,为汉代私文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第三,书信中提到的人,多为郡县级地方长吏。书信内容涉及各类政治、经济事件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活动等等,这在以往出土简帛资料中绝无仅有,为研究西汉地方社会实态提供了极好的样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