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登封市长提三确保四不变…
师德演讲稿之不变的承诺…
责任是共产党员不变的追…
装修中卫生间布置不当会…
最新热门    
 
置不变于万变之中——读陆键东著《陈寅恪的最后20年》

时间:2011-04-02 13:03:27  来源:不详
危机之下,这个时段的人们,处在严冬之中。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也有一些亮色片段,使我们阅读之后略感温暖。一次是陈寅恪与广州京剧团的新谷莺等6个演员的交往。这些风姿绰约的演员围在老人身边,每人说上几句,陈寅恪就能猜出各自饰演的角色。陈寅恪也心情舒畅,说到传统戏的史实时,告诉她们在书架上哪一本的哪一页,一翻,果然不错,引起大家的惊奇和欢笑。演员们还清唱了各自拿手的一段唱腔,婉转浏亮。1959年这个春日的下午“比他在某些悲惨的岁月里感受到的欢乐总和还要多”。1961年夏天,吴宓来访。两位老人在经历上有些许不似,在精神上又有太多相似,其中就包括始终不渝地挚爱传统文化,执着自己的精神走向。而今二人已老,时日无多,“暮年一晤非容易,应作生离死别看”。渴望倾谈、能够倾谈、必须倾谈,5天时间,71岁的陈寅恪和67岁的吴宓,在屋外的大雨滂沱声中,在倾谈中相互温暖。

 

    写一个人,是为了与其他许多人相比。写陈寅恪,也就把和他关系亲疏的人都牵扯了进来,每个人都形神不同。作者写了康生,他兴冲冲地拜访陈寅恪,却碰了一鼻子灰,被告知养病,不见。对于这样一个权贵,其心里感受可想而知,后来导致陈寅恪出版《论再生缘》的路子被堵死。作者又写了金应熙,他是陈寅恪的学生,是少数能够聆听陈寅恪闲聊的人。有时聊到家族背景,包括一些不轻易为外人道的隐秘之事,金应熙却利用这些内容给陈寅恪以痛击——是那个风急浪高的时代背景,令才华横溢的金应熙人性弱点膨胀、恶化。作者还写了陈寅恪的助手黄萱,大家闺秀的黄萱完全可以过上超乎常人的舒适生活,却甘于承担这份艰深的工作。陈寅恪让女儿们称黄萱为“周伯母”,以示黄与自己同一辈份,这使黄萱数十年地感激陈寅恪给予自己的这一份尊敬。

 

    20年过去了,陈寅恪终成绝唱。现在我们谈陈寅恪,更多地倾慕于他开阔的眼界、过人的记性、能运用十数种语言文字研究的能力。而陈寅恪的另一方面正在被人遗忘,那就是他一贯坚守的思想信念:“不降志,不辱身”——在我看来,此书的主旨,就浓缩在这6个字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