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袁行霈:儒雅的师长
最新热门    
 
雷泓霈:不妨多一些“慢学者”

时间:2011-04-07 14:17:37  来源:不详
p;

    可看看我们的科研体制中,真正的“慢学者”呢?“科技成果”当成了考核目标,可科研行业毕竟存在诸多差别,研究人员的性情也不一样,当人们将“快”当成唯一目标,所谓的“好”的标准就会大打折扣,人就容易变得心浮气躁、好高骛远、坐不住学术板凳。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作保证,谁也不能保证一夜之间成为“爱迪生”,只能在“学术造假”和“学术噱头”上下功夫。

 

    2010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统计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0年(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约72万篇,按数量计排在世界第四位,比2009年统计时上升一位;论文共被引用423万次,排世界第八位,比上年度统计时提升一位;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5.9次,虽比上年度统计时的5.2次有所提高,但与世界平均值10.57次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在论文数量上与日本、德国越来越接近,但在被引用次数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较大,特别是在篇均论文被引用次数上差距更大。论文数量大,引用率却低,谁能说这种科研浮夸的现状与“快学者”的科研体制没有关系呢?

 

    饶毅教授的“慢学者”不仅是理念震撼,更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提醒,尽可能尊重科研规律,让制度的归制度,科研的归科研,是一种理性务实的科研观。如果具备又快又好的实力,当然可以成为一个“快学者”。如果不适合成为“快学者”,就应该当一个踏踏实实的“慢学者”,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在稳中求新,在含玩中精进,同样应该受到尊重,而不是受到否定、排挤和嘲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