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注: 文明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注: 不论何种文化,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词汇。它可以指物质,如机器、硬件或器皿,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研究”项目启动会5月6日在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召开。这也标志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期正式启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由科技部组织实施,国家文物局配合参与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注: 敦煌市-敦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东西分别与安西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相接。]研究院、秦始皇[注: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生于邯郸(今属河北)。 秦朝建立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兵马俑博物馆等30余家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参与项目的实施。自该工程启动以来,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60分钟。]了2001年至2003年的预研究、2004年至2005年的探源工程(一)和2006年至2008年的探源工程(二)3个阶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