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对《水浒》的批判太少了
依赖古与洋的惯性思维扼…
林语堂中国文化观的建构…
简析杜甫叙事诗语言的文…
陈独秀对q-国传统伦理文…
杜甫新乐府诗语言的文化…
俞平伯:被批判的红学家
浅谈后殖民文化批判的三…
关于《桃之夭夭》的文化…
浅议大众文化批判的现代…
最新热门    
 
批判性思维与思维基本功——谷振诣教授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演讲

时间:2011-05-17 09:59:02  来源:不详
[注: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毒害的人,是一位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当我进一步质问: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是什么?有些学生茫然无语,有些学生说:“老师这样教的。”

 

    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无奈。首先,“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不是对“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的直接回答,而是对“什么原因使孔乙己成为那样一个人”的直接回答。其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读者对孔乙己发表的看法和评论,仍然不是对“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的直接回答。在没弄清楚孔乙己是什么样人的前提下,就去推测他何以成为这样的原因,作出孔乙己让人感到悲哀或愤怒的评论,这是不合理的。最后,“老师这样教的”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回答,是不独立思考的表现。

 

    接着,我把“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细化,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孔乙己有真才实学吗?

 

    孔乙己有没有一技之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