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岁的时候,孔子在卫国呆不下去了,辗转来到了徐州,当时那是宋国的地方,这让他险些送了命。
那时孔子并不显苍老,他高大伟岸的身躯(九尺六寸,合2米21)、器宇轩昂的神态、慷慨沉着的谈吐正显万世宗师的风范。
卫灵公[注: 卫灵公,即姬元,为春秋诸侯国卫国君主之一,他为卫襄公儿子,承袭卫襄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534年-前493年(在位42年)。]对孔子相当不错,他没有重用孔子,却大方地按鲁国大司寇的待遇给孔子发工资,年奉6万粟。这或许是因为卫国、鲁国都是姬姓国,文化血脉相连,孔子捍卫周礼,潜含着对姬周祖先的颂扬、对当下姬姓国的尊崇;或许,是卫灵公夫人南子对孔子的好感起了作用。
不知怎的,卫灵公这个弱小混乱、不思进取的国家的国君,忽然向孔子“问阵”,就是询问打仗排兵布阵之法。孔子一定非常鄙视这个不上路子的卫灵公,他出行和南子同坐一辆车上,还让孔子的车跟在宦官车队的后面,孔子相当不爽,怒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孔子没有回答“阵”,而是当场滔滔不绝给卫灵公上了一堂“礼”的课。这让卫灵公很难堪,孔子也不得不再次离开卫国。
孔子在宋国每日带着学生们在大树底下演习寄托着他宏伟政治理想的礼仪,学生很多,围观的一定也很多,连宋国掌管军权的大司马[注: 大司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名。《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西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前139)罢太尉,元狩四年(前119)始置大司马,加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号前,如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桓魋的弟弟也成了孔子学生。热爱礼仪、渴望仁政是老百姓人心所向,朝野上下都在热议。
那桓魋是掌管军权的人,非常恼怒孔子的言行,派人把大树砍了,并扬言要杀孔子!
《史记》记载: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还嘲笑:“桓魋造石椁,三年不成”。石椁就是石头墓室,大概在春秋时期[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铁器还不很发达,凿山建墓是奢靡奇异的事,桓魋吭哧吭哧三年也没弄好,让孔子觉得他是个愚莽可笑的人。
桓魋石椁尚在,就在徐州城北铜山境内的桓山上,劈山而建的一个大洞,上书“桓魋石室”,洞前石壁上,排列诗文题字,然多模糊不清。石室有近百平米,似分前室、后室,旁边还有些小的耳室,如今空无一物。
桓魋石室因孔子而著名,文人骚客多到此追忆孔子。苏东坡在徐州不到2年,就3次来到此处,3次都留下了诗文,愤怒谴责桓魋欲杀孔子的悖理行径。
桓魋欲杀孔子是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深深刺痛了历代文人学士的心。这是赤裸裸的刀枪恫吓书生、强权凌辱文化、野蛮践踏斯文。
站在桓山上,可以看到泗水河汩汩流淌。苏东坡一定是乘船去桓山游览的,因为泗水河就从徐州城中穿过,城中的百步洪,正是他率领军民奋勇抗洪的地方。从百步洪登船,逆流[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