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汤一介:不要把儒家意识…
《儒藏》总编纂汤一介:…
汤一介:《儒藏》最快也…
国防教育演讲稿:一介平…
最新热门    
 
汤一介:诚实守信 返本开新

时间:2011-06-07 11:23:07  来源:不详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诚信”问题。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我想,是因为现在不讲“诚信”的事件[注: 事件一般是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产生相当影响的事情。它的发生是受多重因素激发而产生的。可能来源于于政治领域,或者军事领域。]太多了,它对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利的。我们知道,当前我国正处在民族伟大的复兴过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有民族文化的复兴相配合。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讲“诚信”的民族,自古以来有所谓“五常”,把“信”与“仁”、“义”、“礼”、“智”平列,称作做人的五种常道或常规。可见古人把“诚信”看得非常重要。在《论语》中讲到“信”的地方共有34处,其中有一处特别重要的是孔子[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说的“民无信不立”,一个民族不讲“诚信”是站不住脚的。在《论语·颜回》中有一段说明孔子对“信”特别重视的话:“子贡[注: 端木赐-端木赐 宇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兵。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贡问孔子怎样去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备。百姓就对政府有信心。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在粮食和军备和人民的信心三者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在粮食和人民的信心两者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没有粮食,不过饿死,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一死。如果人民对政府缺乏信心,国家是站不住脚的。”)这段对话分析起来,孔子首先认为对一个国家说,有充足的粮食,有充足的军备,和老百姓对政府有信心都很重要。我想,这是不错的。其次在这三者中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孔子认为可以去掉军备,因为对老百姓说先要保证他们的生活,即必须有粮食,还要让他们对政府有信心。第三,如果不得已在余下的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可以去掉粮食。没有粮食,顶多不过饿死,这是因为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一死。可是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国家是站不住脚的。第四,这段话有个潜台词,就是说人民对政府有信心,粮食一定是会有的,军备也一定会有的。我认为,孔子的话是有道理的。为什么“信”那么重要,因为它和儒家的基本思想“仁义”相联系的。如《论语·学而》中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守诚信是符合道义的,这样说出来的就能一定兑现。)这说的是“信”和“义”的关系。又如:“子曰……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严格地要求自己一定要诚信,关心他人,这样就可与有仁德的人相接[注: 相接 拼音: 解释: 1.交接,相交。 2.连续;连接。 3.犹迎接。-xiangjie]近了。)这说的是“信”和“仁”的关系。孔子还说:“主忠信,徙义,崇德[注: 皇太极-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廿五,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也。”(做人要以忠诚信实为根本,合乎道义的事要跟着做,这样道德品质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