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树增:读懂近代史,就…
最新热门    
 
王树增:读懂近代史,就读懂了今天的中国人(2)

时间:2011-06-08 12:27:29  来源:不详

非虚构文学[注: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有三个特征:一是非虚构类原则,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注: 事件一般是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产生相当影响的事情。它的发生是受多重因素激发而产生的。可能来源于于政治领域,或者军事领域。]都必须有扎实的史料支撑。即使这个人物在作品中只有两百字,也不能虚构。这也带来了写作上的巨大难题,就是采访量、阅读量都特别大,还常常需要作实地勘察。

二是作家必须得在作品中给读者提供一种个性化的历史解读,否则人云亦云,或者只是呈现了一堆资料,都没有价值。历史没有绝对真实可言,我们见到的历史都是记载者的历史。就像《史记[注: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巨著,对中国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影响深远。《史记》诞生于公元前1世纪中国西汉时候,]》,其实是司马迁[注: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眼中的历史。我通过读史料,得出个人的判断,提供作家的历史解读。只要能使读者阅读愉快,并为他们提供精神滋养,我觉得就可以了。

三是具备文学性,是美文。我的著作既不是清史也不是战争史,而是试图用文学的叙述和表情建立起一个文学化的语言系统。

这三个特质加在一起,就是非虚构文学的几大要素。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拿这些要素来衡量,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所谓的纪实文学,很多是用剪刀和浆糊贴出来的,以讹传讹,没有考据学上的任何意义。

记者:有评论认为,您的非虚构系列作品“开创了当代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纪实文学中以细节还原历史风貌的写作范式”。在已出版的图书中,我们看到也有雷颐、张鸣等一些学者所写的反映中国近代[注: 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jindai]史的作品,其中也呈现出“以细节还原历史”的特点。您的作品与之相比有何不同?

王树增:这些学者的作品我也拜读过一些。他们的作品是切片式的,而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