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第三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
数字出版、资本运作、集…
古籍数字化:风景背后
《四库全书》数字化 文…
邓小平:“问数字”、“…
国内数字版权第一案终审…
中国数字出版门户网站“…
国图3年内停止外借图书…
数字考古国际会议首次在…
数字考古国际会议在北京…
最新热门    
 
“数字化”推广为何这么难?

时间:2011-08-19 10:49:53  来源:不详

  2009年,上海[注: 上海市-上海,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图书馆在全国首次推出了电子阅读器试借服务,当时的300台电子阅读器分别来自“易博士[注: 博士是教育机构授予的最高一级学位。如某科系哲学博士(PhD),理学博士(DSc/ScD),文学博士(DLitt),教育博士(EdD)。]”、“汉王”等国产品牌的免费赠送,读者付押金1500元,就可以带一台回家,通过电脑终端在上图网站专区里下载自己想看的电子版图书。两年时间过去了,市面上电子阅读器已经洗过几轮牌,国产品牌的价格已降至几百元,电子版图书的资源也更为丰富,然而上图可供外借的电子阅读器依旧是300台。不是无人问津,恰恰相反,这300台机器供不应“借”,读者要等上很久才排上一台。

  为何不“增援”?第一道门槛是预算。在昨天举行的2011中国书业馆配年会暨图书馆高层论坛后,上图副馆长刘炜告诉记者,上图每年得到充足的财政拨款,1.3亿元的盘子已经不小:“中文图书,除了教材、教辅,我们全部采购;更多经费用于外文书采购”——但这其中并不包括电子阅读器。后者算是IT类采购预算,另向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申报批准。“如果为读者采购几百台电子阅读器,我们图书馆今年办公电脑耗材就不够了。”电子阅读器不算“书”,导致不能买。在刘炜看来,行业里一些上承自传统图书时代的馆配观念正困囿着数字化的脚步。

  第二道门槛是供应商,其中主要问题来源于电子阅读器厂商与电子书的内容供应商。据刘炜透露,这几年上图没有停止与各个品牌电子阅读器厂商的接触,但他们有的对与图书馆的合作推广缺乏兴趣,有的在市场竞争中自身不保,已悄悄淡出视野……最终,上图将目光投向了iPad、安卓平台等国外品牌。但电子书的内容供应商又担心遭遇版权威胁,与图书馆这一平台的合作,仍有不少阻碍。

  既然外借电子阅读器如此费劲,何必自寻烦恼?“再不转型,图书馆就更加边缘化了。”刘炜坦言,自2007年kindle问世以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出现转折,配合传统资源的服务日益衰弱。根据国家图书馆发布的数据,近年国家图书馆的入馆人数、办证人数和网站用户都呈下降趋势,“传统图书馆已经退守到了最后一道防线,只是一个信息公平的场所,无法带给更多人免费的阅读服务。”别的不说,上图将要在“十二五”期间把持卡读者从现在的100多万扩展到占市民比例20%的400多万,就必须倚仗电子阅读的方式,“实体书的物流成本实在太高了”。

  在论坛上,刘炜提出,不是图书死了,而是换了一种“活法”。在美国有3/4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借阅。在全球范围内,能否提供数字资源的移动服务(电子书借阅服务)已经取代“传统资源数字化”进入现代[注: 时间名词欧美所指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后1936年(1936 AD) - 公元后1968年(1968 AD)[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现今这个时代;我国历史分期上特指1919年五四运动到现今这个时期;有时也指]图书馆的最新定义。“未来的书是什么?从本质来说,是一个‘注意力单元’。你甚至无法罗列[注: 罗列(1907--1976),号冷梅。福建长汀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赴美国学习。曾任国民党政府第一军、第十七军团、第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