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海权史话:皇帝与海…
中国海权史话:皇帝与海…
中国海权史话:皇帝与海…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
9月5日 左宗棠病逝福州…
还鱼于水:文学生态中的…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文”…
论科举文化与中国古代文…
水流域视角的中国古代文…
审美趣味:中国古代美学…
最新热门    
 
中国海权史话:皇帝与海盗携手 共同开拓海权希望(3)

时间:2011-9-6 18:55:41  来源:不详
大量移民入台湾,人数高达数万。这是台湾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高潮,对郑芝龙的战略布局十分关键。为了吸引饥民渡海入台,他提供“三金一牛”的优惠条件,即每人给银3两,3人给牛1头。毫无疑问,如此大规模移民,郑芝龙需要政府方面的配合,至少不能再度开战。而饥民移居台湾,也能大大减轻福建及东南沿海的压力,这对政府也是有利的。

各有所需的双方,一拍即合。1628年,郑芝龙接受招安,“授游击、寻迁副将”(《厦门志》),官职其实并不高,但郑芝龙需要的并不是这个。变身为官军的郑芝龙,立即腾出手来,大举攻击昔日的海上同行们,先后歼灭了李魁奇、杨禄杨策兄弟、诸采老、钟斌等团伙,部队扩展到了3万余人、战船千余艘,海上只有刘香集团与荷兰人联手,还能勉强与郑芝龙抗衡。

郑芝龙以厦门为据点,在拓展地盘的同时,开始规范内部管理,以仁、义、礼、智、信命名,建立了5大流通体系,管辖遍布内陆各地的流通渠道,另以金、木、水、火、土命名,建立5支船队,航行到东西各洋。他同时开始颁布“令旗”,实际上就是海上的“保险单”,缴纳了保护费的船上可以挂上他的“令旗”,如果出事,他全额赔偿。这项“保险”收入,以后达到了每年400万两黄金的惊人规模。

对于郑芝龙日渐上升的势力,荷兰人如鲠在喉。此时,郑芝龙早已是荷兰人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明政府并未取消海禁,相反却在1630年重申了海禁,闽台贸易的执照仅发放了6张,福建商船到台湾依然很少,难以满足荷兰人的需求。另一方面,郑芝龙垄断了对台湾的贸易,控制了定价权,也令荷兰人十分不满。

荷兰驻台湾总督普特曼斯认为,占领台湾的目的,就是以此作为对华贸易的中转站,并控制中国与西方贸易的海上咽喉,因此,必须先消灭郑芝龙的势力,然后再攻击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东方的势力,才能获得这种战略地位。

在多方考虑后,1633年4月30日,荷兰东印度公司[注: 是1602年荷兰建立的具有国家职能、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的商业公司。]总部决心对郑芝龙、对中国以武力进行胁迫,而方式就是海盗式的武装劫掠,“对中国福建沿海进行掠劫活动逼使中国政府答应其贸易需求,并在掠劫途中尽量降低中国人民伤亡”(《热兰遮城日志》)。荷兰人对于这一战,十分重视,派出了足足11艘大型战舰,另加一艘旗舰及一艘戎克船,统一由普特曼斯指挥。

与海盗刘香作战完毕、正在厦门养精蓄锐的郑芝龙,刚同意将协助荷兰人获得闽台的自由贸易权,因此并不防备荷兰人此时的突然攻击,他的主力舰队都还在船坞中整修。

郑芝龙遭遇了猝不及防的“七七事变”。1633年7月7日,荷兰舰队主力占领了南澳岛,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