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择善而从 不囿古注——评李乃龙《庄子分解》

时间:2011-9-9 9:38:35  来源:不详
着读”,其解说则体现了“照着读”和“接着读”的结合。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观念,认为“大道不称”,难以用言辞表达,故除了用寓言论道,也每用习常的字词表达幽深的意思,时过境迁,因而颇多歧义。《庄子分解》在每段文字下先予注释,每能择善而从,不囿古注,时有发现。《庄子分解》对原意的揭示力求准确,作者的努力体现于注译。作者对作为哲学经典的《庄子》,从自然哲学、人生哲学、社会思想和认识论等四大哲学要件进行解释,力图弄清《庄子》“说什么”,同时注意到作为文学经典的《庄子》“怎么说”,展示出《庄子》那份独特的、美丽的深刻。解说经典最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庄子分解》特别于此措意。方法是顾及两种语境:一是段意,二是篇意,特别是内篇的篇名,直接规范了该篇的内容。外篇和杂篇的篇名虽然只是由首句二三字构成,不直接体现篇意,但大都[注: 元大都,或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即“可汗之城”,帝都之意。)。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京师。]有一个中心,其具体段落往往与之有或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并在揭示段意时注意到与篇意的联系。

 

    比较分析的方法最能显示《庄子》文本的特点,因而也成为《庄子分解》运用最多的方法,具体地说,分为三个层面:(一)《庄子》本身的比较,全书分析以内篇为基点,用原始庄子与庄子后学相比照,展示其演变轨迹。(二)共时性的比较,例如《大宗[注: 大宗:中国古代官名-dazong]师》的“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庄子分解》以此与孟子相比较:孟子认为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考验,是变绝望为希望的必经之途;庄子则把劳苦当作天意,主张细细品味欣赏这份折磨。相比之下,孟子可以促人坚忍;庄子使人心态平和。(三)历时性的比较,具体说来,作者或与《老子》相比较,或与历史事实相比较,将史实与庄子重新塑造的形象相比对。

 

    庄子是诸子中扬己抑人倾向最为强烈的一家,同时也是绝对化意识最强烈的一家,《庄子分解》以理性态度平心持论,指出其思想系统的合理性、矛盾性与其成因,这是解读经典时应有的态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