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汉族节日—各地中秋节习…
中秋风俗
宋元明清中秋习俗
是什么淡化了中秋(1)
是什么淡化了中秋(2)
月到中秋·月名趣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海民乐团诠释中秋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
中秋月思
最新热门    
 
发扬中秋文化,不妨打好商业牌

时间:2011-9-12 10:19:26  来源:不详

中秋节即将来临,许多商家开始打着中秋的旗号大搞节日促销,连国际知名冷饮品牌都开始针对中秋节推出月饼冰激凌系列,试图在中国传统节日消费市场分得一杯羹。

传统节日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商家的狂欢节,不少人也因此开始忧虑商品经济对于传统文化的蚕食程度,甚至担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已经异化成庸俗不堪的商品了。

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每个时代都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独特性。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产生于农耕社会,和农业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的时代里,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应该有新的包装形式,这个形式应该与这个时代人们的要求一致。商业手段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需要。

如果能打好商业这张牌,发扬传统文化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许多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甚至高深莫测的,他们对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类诗句,未必能真正理解其含义。但外国人开发的“愤怒小鸟”游戏,却能巧借中秋节元素,不仅让外国人体会浓浓的中秋文化,也让无数中国人感到亲切。又比如,前不久在票房上大获全胜的电影《功夫熊猫2》,之所以能在全球取得巨额票房收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作者在好莱坞商业模式中,巧妙注入了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的经典因素。影片中的太极、火锅、二胡、毛笔、亭台楼榭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音乐、功夫、饮食、书法、建筑等无不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鲁迅[注: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写道,只要对我们有利的就可以拿来使用,但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实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反对用商业手段发掘传统文化这件事本身,而是要警惕个别商家为了获得利益,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加入一些低级庸俗的成分,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做有损传统文化的事。

早在西周时期[注: 西周时期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 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周礼》中就有“中秋夜迎寒”的记载。千百年来,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合法规范的商业运作和市场行为被拿来使用,并不意味着包装之后的传统文化变味。在时代长河里,传统文化原有的“外套”早已不大合身,这时,在传统文化中加入一些商业的亮色,用商业这件新衣重新装扮它,正可以使传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