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启功式的文人谦卑还残存…
最新热门    
 
谦卑和放下,是对人性真正的洞察

时间:2011-9-19 12:18:34  来源:不详
写散文的李海鹏和写小说的李海鹏

  当我读过一些李海鹏的专栏和报道文章、而且彻底地喜欢上他的文字之后,我却很难想象还有另一个可以创作出小说的李海鹏。

  不可否认,写一手漂亮的专栏和写出好小说,都必须具有类似的禀赋,比如,聪明,敏感,有提炼生活的小智小慧,阅读面和视野足够宽广,写得出一手婉转优美的文字——以上不是写好文章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但专栏和小说的质感是近乎相反的。专栏的体裁犹如一幅缎子,需要竭尽所能地铺陈你想象得到的“Blingbling”的碎钻和珍珠,如果你的逻辑够用,那么这些钻石和珍珠就会绣成漂亮的纹理。但小说呢,就是一个巨大的熔炉,你把再多的智慧和经验的宝物投进去,它都会吞噬,烧成灰、烧成炭,才能或驾驭力足够好的话,最后它会炼成一颗真正的钻石。

  的确,再精美纷呈的一幅绣品,与钻石的价值还是有差异的,再可观的小道也仍然是小道,虽然不妨碍有人各有所爱。李海鹏坚决地站在小说的一边。《晚来寂静》就是他的第一本小说,他在前言里说,“我比过去更强烈地意识到,倘若不是作为一个作家死去,我的一生将毫无意义。”我的理解是,他口中的作家,仅限于小说家,因为同一段话里,他申明了,“我是个百分百的小说家”。他曾多次阐明,《佛祖在一号线》里那些琳琅满目的华丽文章,不过是不忍拒绝的无心之作。啊,啊,这让我们这些匍匐在这些斑斓灿烂的锦绣文字之下的崇拜者情何以堪。

  之所以絮絮叨叨作者在另一类体裁中的写作,是因为我知道,在小说中,忘掉那些闪光的语言、高妙的讥讽和充满见识的旁征博引是多么的不容易,甚至比获得这种才华还要难得多。习惯于在专栏里炫才耀技的作者,未必能做到安心地让情节、人物自己流淌,总是会忍不住从故事里跳出来。如何才能放下智识上的优越感?事实上,知名专栏作家转身创作小说者已经不少,就我读过的几本,都有类似的毛病:他们毫不掩饰地把在短平快的专栏文章里写作的聪明劲照搬过来,什么时髦就在小说里加什么,然后呢,然后就写成了新闻故事大串连和段子的集结。他们太知道读者的口味啦。

  《晚来寂静》:少年的心灵成长史[注: 长史,官名。战国末年秦已置,李斯至秦,曾任此官,职责不详。-zhangshi]

  之所以李海鹏不是李承鹏,就是因为李海鹏懂得谦卑的艺术。他真正懂得什么是小说。

  《晚来寂静》写的就是一个少年的心灵成长史。他从童蒙未开一直成长到大学毕业,直至三十一岁。这个“我”,这个夏冲,在他的人生当中遇见了什么吗?似乎什么都没有遇见。他只是在流水般习以为常的细细碎碎的生活当中拉扯着长大,读幼儿园,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读大学,有一对平庸又颇自以为是的父母,不甚亲密的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一个妹妹,和无数关系不等的朋友。他的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60分钟。]中可值得一提的不过是被学校开除过一次,谈过一次可称是美好的恋爱。他并不特别优秀,也不特别混蛋;命运没有给他什么馈赠,但也算不上特别亏待他。

  如此平常,他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