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老子集成》在北京首发…
熊铁基:新编《老子集成…
最新热门    
 
经史子集如何赢得大众?

时间:2011-9-24 10:53:13  来源:不详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作者呼吁给“四大名著”重新定位,“在经历了20世纪的文化弯路之后,文学界、文化界、教育界恐怕有理由对四大名著的文学与文化地位给予重新评估”,认为儒家价值体系之正统文体,也即经、史、子、集。不过,给“四大名著”重新定位也许不是难题,而如何使经史子集赢得大众青睐恐怕需要时间。

其实,对于很多经常接触传统古籍的人而言,应该不会把所谓“四大名著”视作至尊经典,都很清楚它们只是小说中的经典,也只代表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水平,并不代表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以及文学的最高水平,而对经史子集的定位要高一些吧。但是,我想大家大概也无法否认一个事实,我们如今思维与表达所习惯运用的现代汉语跟“经史子集”所运用的古代汉语之间存在太大的差异,我20多年来坚持每天读几句古诗文,至今读《诗经》还是不大顺溜。我的意思是说,经史子集的内容虽然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体现在我们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注: 语出: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五讲:“自己一方面要做驾驶的汽车夫,又一方面要做修理的机器匠,那是很麻烦的,是很难得方方面面都做好的。],但那些经典本身却不为大众所熟悉,很多人读不懂经史子集的原文,当然无法理解其中含义,又如何感受这些经典的价值呢?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各种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传统文化经典正在普及。其实,需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传统经典地位很模糊。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所能接触到的除了几首唐宋古诗之外,其他古诗文屈指可数,没有《诗经》,没有《论语》,只有几篇翻译成白话文的《史记》故事,对小学生来说,经典也就是几个成语而已。初中虽然古文的比例提高了,还有历史课的帮助,但有几个初中生能独立地随便读通经史子集的哪一段话?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的高中,传统经典不过是几个可怜的“知识点”,你问经史子集,很多高中生恐怕都一头雾水。这样的基础上,哪里能培养得出喜欢上经史子集的大学生呢?

不是吗?早有媒体报道,没读过《红楼梦》的中文系大学生还有很多呢,“四大名著”现在也是靠娱乐普及的,认真读原著的人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对经史子集的普及了,几乎就不存在。普及版经史子集图书极少,编译注释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歪曲的,我今年读过一本节译的《吕氏春秋[注: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 。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相当糟糕。而比较值得信赖的译本都是大部头,而且多是繁体字竖排本,根本就不是大众读物。

依我看,“四大名著”的定位不算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