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铜臭的由来:崔烈花钱买官 儿子诉之铜臭 |
 |
时间:2011-9-24 10:53:14 来源:不详
|
|
|
代高利贷的规模应该已经很大,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爆发了七王之乱。动刀动枪需要钱啊,可景帝当时很穷。
随行的贵族和将领只有向长安高利贷资本借款,高利贷者当时被称为“子钱家”,本金被叫做“子钱”。扯旗造反的吴王号称“金钱在天下者”,你却要借钱打仗,胜败未分,子钱家不肯借钱出来。
本来嘛,你要是输了不仅要损失本金,搞不好还要把命搭进去。
此时,长安无盐氏显示了自己的魄力,向出征军队借出千金。七王之乱平定后,无盐氏获得了十倍利息(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从此发家(用此富爵关中)。
皇帝本人也有信贷记录,也就是官方借贷。
中国皇帝得在小民受灾时施恩,以表示自己眷顾民生,方法就是向小民借款,汉朝之前就已经有这样的记录,但语焉不详。《汉书》的记载就比较明确了,《汉书》中“赈(振)”和“赈贷”是两个意思,“赈”是指直接赈济,“赈贷”则指放贷款。这也难怪,子民都受灾死了,皇帝想抢劫也没地方了,其实死掉倒不怕,就怕不死拉杆子造反,这才是最糟糕的。
汉武帝[注: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一公元前87年3月29日),幼名刘彘,字通,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山东(今华山以东)发生水灾,水灾之后恢复地力需要几年时间,长时间赈济成本很高,于是刘彻把70万灾民迁徙到会稽,衣食由朝廷供给,迁徙后生产工具由朝廷赊贷。
这是汉代文字记载的最大规模借贷。
作者:陈雨露 杨栋
上一页 [1] [2] [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