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荆培运:《水浒》三探
明德运:一个专收民间彩…
广州亚运:向世界展示中…
最新热门    
 
荆培运:孟子的战争观

时间:2011-12-13 12:09:53  来源:不详
仁政而王,莫之能御”,那么“仁政”该怎样推行呢?对此孟子同样清醒,他指出:“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注: 不讲法制治国,不讲道义,残暴专政,滥杀无辜,是指专横跋扈的国家统治者。专制无道的君主,残酷地或野蛮地行使专制权力的统治者。]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定,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具体地说,就是实行十税其一、每年“使民不过三日”的井田制[注: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使民众有一点维持生计的“恒产”;要“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关讥而不征”,“耕者助而不税”,“廛无夫里之布”,孟子认为,“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将战争与地租与工商税务一同考量,非管仲商鞅诸人所能及。显然,孟子的思路十分清晰:战争是政治的体现,政治的根本在于土地等经济制度;战力的生成,原在于土地分配和工商管理当中,不是临阵磨刀。这种根本性的把握,兵家不曾有过。

 

    再次,孟子指出了战争伟力所在——民众。孟子指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孙子说过,“令民与上同意”是战争获胜的条件;吴起说过,用兵要“先教百姓而亲万民”。但在孙吴看来,民众只是可以利用的工具,亲近他们的目的是驱使他们;但孟子并非如此,他指出,战争的目的不是开疆拓土,威服诸侯,而是吊民伐罪,所谓“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如果战争不能使民众“避水火”,而是“水益深、火益热”,就没有任何意义。至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更是“罪不容于死”。

 

    然而,孟子的上述观点,长期一来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是孟子迂阔,还是世人浅陋?历史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孙子作为吴王阖闾[注: 阖闾(-前496年)(hé lǘ,读音同“何驴”),或作阖庐、盖庐,姬姓,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的主将,曾经创造辉煌的战绩,“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然而当吴军强盛之际,楚国[注: 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大臣子西却尖锐地指出吴国“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结果吴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