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谈…
中国邮政将发行《中国古…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天…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将…
全球首套宣纸邮票发行 …
“天下行书第一”——《…
最新热门    
 
行书草书“独霸天下” 篆书只能渐行渐远?

时间:2011-12-13 12:10:06  来源:不详
篆书,渐行渐远,或者回到身边

  记者 张亚萌 

  “全是金文,看不见变化。 ”“临中山王[注: 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鲜虞部落,为姬姓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逐渐转移到太行山区。姬姓是周王族的姓,白狄的来历,有说是周文王后裔毕万公的后裔,也有说是来自周文王封给弟弟虢叔的西虢国。]器的,俗的,都不要。 ”“我倒是觉得几件铁线篆还不错。 ”

  第十届国展终评期间,吴东民、陈振濂、丛文俊几位评委对着屈指可数的篆书入展作品,吵得火热。这样的热闹,仅仅存在于评审过程中。国展开幕之后,面对近千件作品汹涌而来的态势,篆书以十几件的微弱数目被人“遗忘”在一角;数量少、面貌相对单一的状况,使得乏人关注的景象在所难免。

  当今书坛已是行书草书“独霸天下” ,古老篆书的创作者、研究者、评论者“偏安一隅[注: 词语注音偏安一隅 (piān ān yī yú) 词语解释偏安:偷安;隅:角落。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 词语出处晋·陈寿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 《汉晋春秋》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 ;甚至在书法已经被时代信息冲击而退至社会边缘的氛围中,篆书只能是渐行渐远的远古足音?

  搁笔的“名利场逻辑”

  历数近年来书坛大展——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的篆书部分,入展获奖者屈指可数,面目又以意在展现创作者临习功夫的金文为甚,石鼓文、甲骨文[注: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认为是现代汉字的初型,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成熟的一种文字,因其最早发现在动物骨头上而得名。]、六国古文、缪篆、叠篆等书体鲜有人涉猎。

  “甲骨文是为卜司而用,钟鼎文铸造在青铜之上,石鼓文为统治者[注: 统治者 tong zhi zhe 〖the ruler〗 所谓统治者,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统治的领域具备一个国家的性质,他在同时和后世均被广泛认可。]唱赞歌——实用性成就了篆书复杂而完备的体系,由草而工,达到和谐、规范的形式美的极致。但高度的程式化、法度化的小篆在秦代登峰造极,也造成了艺术的僵化。甚至在秦代以后,篆书就只在隆重场合才使用,实用性的丧失使得篆书的发展空间日益狭窄。 ”中国书协副主席吴东民眼中,篆书在实用性上的困窘,在汉魏之际就已是强弩之末,更不用言及今日电脑时代的语境了。

  而据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的观察,很多书法创作者对这种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练习,还需补上古文字功课的书体望而却步,敬而远之,热情不高。“一直沉寂的篆书在唐代因李阳冰而复苏,但那时秦篆的浑厚宏肆已经荡然无存;宋元的复古书风、清代延续至民国的王澍、丁敬、罗振玉[注: 罗振玉(1866~1940), 中国近代金石学家,语言文字学家、甲骨文学家、文物收藏家。甲骨四堂(即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之一。]、章炳麟[注: 章炳麟(1869.1.12-1936.6.14),字枚叔,号太炎,又名章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古文经学家、思想家。]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