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战国中晚期子家著作中的…
战国中晚期子家著作中的…
全国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
战国宰相嗜鱼而不受鱼
吟咏诗文滋味长——全国…
《孙子兵法》风靡韩国 …
清华举行战国竹简国际学…
陕西咸阳发现战国时期秦…
山西高平发现旧、新石器…
河南新发现春秋战国时期…
最新热门    
 
战国中晚期子家著作中的“亡国”义训(1)

时间:2011-12-16 9:40:51  来源:不详
《吕氏春秋·安死》云:“以耳目所闻见,齐荆燕尝亡矣,宋中山已亡矣,赵韩魏皆亡矣,其皆故国矣。”(注:《吕氏春秋·安死》中的这句话,《续志》注及《群书治要》曾经引用,其中“赵韩魏皆亡矣,其皆故国矣”,作“赵韩魏皆失其故国矣”。毕沅、孙蜀丞、范耕研,及日人松皋圆等都认为当以《续志》注及《治要》所引为是。上述诸人之说见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547页。吴汝纶则提出:“其’字如《吕刑》‘其今尔何惩’之例,语助也。《续志》盖妄改之。”吴说转引自王利器《吕氏春秋注疏》,巴蜀[注: 巴蜀是指秦、汉、设、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后用为四川的别称。 巴蜀,指人也指地区,后来还指国家。其毗邻而居,交往频繁(其中包括战争),文化上相互影响、渗透。]书社2002年,993页。陈奇猷、张双棣等也认为《吕氏春秋》文字不误,《治要》妄改。陈说详见氏著《吕氏春秋新校释》547页,张说见张双棣等《吕氏春秋译注》269页。单从行文来看,今本《吕氏春秋》中,“……尝亡”、“……已亡”、“……皆亡”一泻而下,整齐流畅。比较起来,《治要》等所引,则稍嫌生硬别扭,估计引用者妄改的可能性较大。大约引用者注意到这句话中提到的那几个国家的灭亡时间,大都在吕不韦[注: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行政管理思想家,中国战国时代卫国著名商人,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后位极秦相。]去世之后,故作此修改以调停之。)由于这句话所提到的那些国家的灭亡时间,有的分明在吕不韦去世之后,因而对这句话——关键是对其中的“亡”字的不同理解,便关系到对《吕氏春秋》一书成书年代的认识。而学者在辨析此语时逐渐揭露出来的诸子语文中“亡国”一词的多重含义,从一个侧面昭示了古代中国政治思想区别于古典希腊政治思想的基本思路所在,值得引起注意。


  一、缘起


    较早注意到《安死》中这句话并与《吕氏春秋》的成书年代问题挂上钩的,是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注: 中国明末清初学者和地理学家。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据此提出,吕不韦门下宾客[注: 门客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binke]“作书之时,秦初并三晋”[1]。民国以降,这种意见骎然成风,其中又以钱穆先生所言最具代表性。钱先生撰《吕不韦著书考》称:“然考始皇七八年间,三晋皆无恙。韩最先亡,在始皇十七年,已在不韦卒后五年。赵以王迁之虏为亡,则在韩亡后两年。魏最后,其亡已在始皇二十二年,去不韦之卒已十年。然则《吕氏春秋》书之成,其最后岂在始皇之二十二年乎?是年燕、蓟亦拨,越三年,楚亡,又越两年齐亡,皆《安死》作时所未及也。《史记》谓不韦迁蜀而著《吕览》,然则《吕氏春秋》书确有成于迁蜀之后,并有成于不韦身后者,此亦考论秦代学术思想情况至堪注意之点也。”[2] 二位先生的意见,是将《安死》篇中的这几个“亡”字与战国兼并之事挂上钩,而由于这里所谈到的“已亡”、“皆亡”的那几个国家,有的分明是在吕不韦去世之后才灭亡的,于是便得出《吕氏春秋》“含有吕不韦死后之事”(注:日人内藤虎次郎语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