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进玺闹剧

时间:2011-12-19 21:02:19  来源:不详
秦灭六国之后,嬴政以和氏璧(一说是用蓝田玉)雕琢象征皇权的印信,上书篆文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自此,这方玉玺就成为了君权神授的符命,并随着朝代的更迭,屡易人手。拥有传国玉玺[注: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的皇帝,以此自视为正统,而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则被视为“白板天子”,有名不正之嫌。《南齐书.舆服志》曰:“乘舆传国玺,秦玺也。晋中原乱,没胡,江左初无之,北方人呼晋家为‘白板天子‘。”西晋之末,匈奴攻陷洛阳,掳走了晋怀帝,传国玉玺也一并被劫走。后来建立起的东晋政权,因皇帝没有传国玉玺,因此遭到北方政权嘲讽为没有国玺的“白板天子”。 


  自五代时期,后唐末帝[注: 人物简介 (后唐)末帝(李从珂) 末帝,李从珂(公元886~936年),明宗养子。他废愍帝后继位。在位3年,因无力抵挡石敬瑭的进攻而自焚,终年51岁,葬于徽陵。]李从珂怀抱玉玺自焚身死,传国玉玺就开始下落不明。虽然此后的历代皇帝都竭力淡化传国玉玺的影响,并不断地刻印为玺,但身为“白板天子”,无法向臣民夸示自己的皇权乃为天命所授,一直都是历代皇帝心中的一个隐痛。故从宋至清,历代都有自称发现了传国玉玺、并进献给皇帝的闹剧发生。


  最为轰动的一次是北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咸阳有个叫段义的农民翻修房屋,挖地基掘得一方玉玺,进献朝廷后,经过以蔡京为首的13名朝臣鉴定,认为就是秦皇嬴政所制的玉玺。虽然当时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很多,《宋史》曰:“绍圣末,朝廷得玉玺,下礼官诸儒议,言人人殊。”但无奈蔡京等一众权臣势大,其它人无法反驳,只能接受这一既成事实。实际上,这是蔡京等人策划的一个欺骗宋哲宗的把戏而已。这方伪造的玉玺,后来随宋徽宗一同被金人掳去,不知所终。


  元三十一年(1294)甲午正月,御史台都事阔阔术向朝廷报告,名将木华黎的孙子拾得家中有一方玉玺。御史杨桓受命前往辨认玉玺上面的篆文,确认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遂据此认为是传国秦玺。由于当时元世祖刚刚驾崩,主持大事的徽仁裕圣皇后赐给进玺的拾得钱钞二千五百贯,阔阔术也获赐两块金织文段。不久,元成宗继位。即位之日,徽仁裕圣皇后亲手将这方玉玺交给儿子。元成宗认为阔阔术在此事中立下了大功,后来又加授他为汉中廉访佥事。不过,经明人考据,元成宗得到的玉玺,上刻螭形,而非传说中的“五龙交纽”,也没有魏文帝曹丕[注: 三国时期魏国君主﹑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魏武帝曹操次子。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篡汉自立时在玉玺旁边加刻的“大魏受汉传国玺”字样,肯定是伪物。


  明弘治十三年(1500),陕西都御史熊翀奏报,鄠县农民毛志学挖得一方玉玺,宽一尺四寸,厚二寸,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样。明孝宗让礼部的官员查验真伪。礼部尚书[注: 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傅瀚认为,尺寸如此大的玉玺绝非秦玺,肯定是后人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