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进玺闹剧

时间:2011-12-19 21:02:19  来源:不详
仿制,建议暂时收藏在宫里,别让这种伪物流传民间。明孝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仅赏赐进玺的毛志学银子五,算是鼓励他的积极性,报告的都御史熊翀并无任何赏赐。结果,本想凭此事邀功讨赏的一众官员人等,全都讨了个没趣。


  《清史稿》载,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获得历代传国玉玺,加之又刚收服了察哈尔全部,以为吉兆,遂建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当然,这方所谓的历代传国玉玺,就连他的后代子孙也不相信是真的,乾隆后来就亲自鉴定为仿刻的赝品。康熙四年,江南总督郎廷佐报告,溧阳县农民顾起龙等人掘得一方玉玺,上书篆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郎廷佐派了三名笔帖式将玉玺送到京城。雍正或许是对这种骗局已深感厌烦,连组织人员鉴定的程序都免了,只是让人把玉玺收藏到内库,另赏赐献玺的顾起龙银子五十,三名护送玉玺进京的笔帖式各赐马一匹。后来,松江又有渔户声称打渔时网得玉玺,为双夔龙纽碧玉印,上面还没有刻字,提督高其位派人送到京城,雍正也是赐四团龙补服一袭打发了他。乾隆三年,江南河道总督高斌报告,在疏浚宝应河时掘得一方玉玺,模样古拙可爱,与元代《南村辍耕录》里记载的玉玺形制颇为吻合。乾隆收到呈送上来的玉玺,一眼就认定是仿刻伪造的,将之贮藏在内库,作为古玩玩赏。


  明清两代的皇帝之所以对进玺失去兴趣,并不是他们人特别聪明,而是之前已有过太多的伪造玉玺欺君的事情发生,所以他们很清楚,若是贸然听之信之,很有可能贻笑后人。加上明清两代都极力地强化君主独裁,树立绝对的皇权,处于这种高压统治之下,皇帝已不需要传国玉玺来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这种心态方面的变化,也使得帝王们具有更好的防骗能力。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