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主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济南召开,论坛主题为“时间与空间:文明的成长”。本次论坛延续了以往的一贯特点:中国古代史[注: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注: 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jindai]史和世界史学者,共同就历史研究中的时间与空间展开跨领域的学术对话。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家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论坛共收到论文37篇。
论坛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育济主持,山东大学副校长樊丽明代表校方发表讲话。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历史研究》主编高翔[注: 高翔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研究生,高级经济师,哈尔滨圣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gaoxiang]研究员代表《历史研究》编辑部致辞。高翔研究员回顾了历史学前沿论坛自2007年正式创办以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他指出,历史学前沿论坛是一个伟大的论坛,它始终致力于推动史学内部各领域以及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对话,每届论坛的主题都展示了当代中国史学的学术旨趣、引领着中国史学发展的方向。
本次论坛将人类文明的成长置于时间和空间的两大范畴中加以理解。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时间和空间是两个最基本的维度,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塑造着人类文明的不同样态,决定着各个民族的不同特性,影响着世界各国的不同历史进程。对于史学研究来说,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离不开史学工作者对时空坐标的持续建构。就时间维度而言,我们不仅要研究历史客体短时段的存在状态,更要将历史客体放在长时段的视野下,考察历史演进的历时性规律;就空间维度而言,我们不仅要考察不同的地缘环境如何影响不同区域的历史演进,更要比较同类历史客体在不同空间结构下所展现的共性和差异,解释其中隐藏的因果机制,从而揭示历史发展的共时性规律。在时空坐标中,历史演进的路线图得以直观科学的描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