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
八字里庶出偏生的奥妙
最新热门    
 
字里行间彰显悲天悯人 关注民生是杜甫诗史的魂

时间:2012-1-17 11:26:09  来源:不详

杜甫是唐代大诗人,生活于盛唐时代,其一生的诗篇,大约1500首,像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述说着风卷云舒的历史沧桑,因为更多的充满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艰难的同情,因此他的诗作被后人称之为诗史。关注民生,心系百姓,是杜甫诗史千古流传的灵魂。

学而优则仕。杜甫当时的学术成就,应该说得上是登峰造极,本该入官为仕效力朝廷,熟料“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那些个纨袴子弟不学无术,却个个脑满肠肥趾高气扬,而像杜甫这般忧国忧民的读书人,大都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误尽了事业前途。由于当朝宰相李林甫[注: 李林甫为唐玄宗李隆基朝代的著名奸相。他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林甫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善钻营,是一个口有蜜而腹有剑的阴险之徒。]权倾朝野,故意向皇帝陈说无人中举,造成杜甫多次考试落榜。后来杜甫通过向皇帝献赋以歌功颂德,向贵人投赠以投其所好,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落魄生活,最终才混得上一个胄曹参军[注: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的小官。杜甫观察分析问题的视角,决不是与权贵们相一致,面对唐皇帝穷兵黩武致民不聊生,杜甫奋笔疾书,“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以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不堪承受的深重灾难。后来,杜甫直言进谏,触怒权贵,遭到贬谪。“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自是杜甫“自伤贬官而作”。杜甫淡泊名利,“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拒绝奉承权贵,趋炎附势,在体验过官场险恶之后,远离官场。尽管未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生活在那个无法逃避的时代,直面安史之乱[注: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带来的民生维艰,杜甫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感与忧民之心,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著作唐诗,陈民生之艰,悯民生之苦。

安史之乱是唐朝重要的历史事件,杜甫以自己的诗作,见证着历史的真相。“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为了躲避战乱,杜甫远走他乡,受尽熬煎。安史之乱的叛军曾将杜甫虏获,在目睹长安[注: 长安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首。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沦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萧条景象后,杜甫依然竭忠于大唐朝廷,始终不忘国家命运,期望天下太平,并非总是演绎“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民生影像。杜甫由于战乱所迫颠沛流离,后来落脚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总算有了自己一间可以遮风避雨的草堂。翌年夏天,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痛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