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五大书记饮酒趣事:毛泽…
芷江新发现毛泽东毕业档…
“周恩来青年读书”活动…
同济大学副教授将毛泽东…
12月26日 毛泽东诞辰 蔡…
今日青年,是否需要掌握…
任继昉:青年毛泽东的国…
青年毛泽东的国学观:应…
毛泽东为什么下功夫读《…
白先勇:没有青年观众 …
最新热门    
 
青年毛泽东的国学观

时间:2012-1-22 10:45:55  来源:不详
,也就是做中国人的资格问题。然后,说到学习国学的途径,推荐了曾国藩[注: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编纂的古文选读本《经史百家杂钞》,因为“是书上自隆古,下迄清代,尽抡四部精要”。接着谈到了国学文献的阅读方法:“为之之法,如《吕刑》一篇出自《书》,吾读此篇而及于《书》,乃加详究焉。出于《书》者若干篇,吾遂及于《书》全体矣。他经亦然。《伯夷列传》一篇出于《史记》,吾读此篇而及于《史记》,加详究焉。出于《史记》者若干篇,吾遂及于《史记》之全体矣。他史亦然。出于子者,自一子至他子。出于集者,自一集至他集。于是而国学常识罗于胸中矣。”毛泽东还把曾国藩的读书方法与自己老师黎锦熙的教导进行了比较:“仆观曾文正为学,四者为之科:曰义理,何一二书为主(谓《论语》、《近思录》),何若干书辅之。曰考据亦然,曰词章、曰经济亦然。与黎氏所云略合。惟黎则一干,此则四宗。黎以一书为主,此所主者,不止一书也。”接着又说了国学的价值:“国学者,统道与文也。”下面又将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与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加以对比:“姚氏《类纂》畸于文,曾书则二者兼之,所以可贵也”,指出《古文辞类纂》偏重选文的文采,而《经史百家杂钞》则兼顾了道义与文采。然后,又用现代术语概括了学习方法:“其法曰‘演绎法’,察其曲以知其全者也,执其微以会其通者也。又曰‘中心统辖法’,守其中而得大者也,施于内而遍于外者也。”并且推而广之:“各科皆可行之,不独此科也。”从下文“吾闻之,甚有警焉”的话来看,这种用现代术语概括的学习方法似乎是黎锦熙对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学生的教导。

  在这封信的最后,毛泽东还批评了读书不能会通的现象:“试一观当世诸老先生,若举人[注: 举人是本谓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翰林、秀才之属,于其专门之业,不可谓不精,若夫所谓常识,求公例公理,绳束古今为一贯,则能者不其[注: 不其(jī)古县名,西汉置,因山为名。治所在今山东崂山县西北。北齐废。]寡哉!斯宾塞尔云,专攻之之(士),每多暗于通宗,岂不然哉!”看来,毛泽东对学习国学的要求是:应该会通古今,打通中外,精专与广博互补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责任编辑: 小奔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