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郭盛民:从历史、文化的…
黄朴民:古司马法与前《…
陈鲁民:靠不住的记性
杨建民:曹靖华与《铁流…
陈鲁民:文人的背功
仲伟民:中国学术期刊现…
吴为民:释“比丘尼统”…
陈鲁民:文化人要树立“…
吴建民:行政不要过多干…
陈鲁民:秀才醉了
最新热门    
 
陈鲁民:文化“拼爹”与“啃老”

时间:2012-1-31 9:59:14  来源:不详
  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文化“拼爹”,固然可以使我们得天独厚,但也可能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躺在“老爹”的安乐[注: 伊壁鸠鲁,其学派主张安乐的心灵状态]椅上不求进取,最后变成了文化“啃老”,即只靠稀释、重拍、戏说、改写或颠覆前人的经典过日子。

 

  文化“啃老”,一是啃经典,无需新的创造;一是争夺某某遗址,以此吸引大众注意力。凡此种种,对传统文化盲目依赖,对当下文化极端不自信,都没有表现出当今中国文化应有的创造力,陷入庸俗化和功利主义的泥潭。

 

  可见,文化的有“爹”可拼,有“老”可啃,无疑是幸运的,但也可能会变成包袱、变成束缚。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就表示:“目前中国文艺作品90%属于重复、复制和模仿,创新作品不多。”而反观历史不长的美国人,因无“爹”可拼,无“老”可啃,只好拼创新,拼创意,拼匠心独具,结果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其实,文化“拼爹”与“啃老”,从性质上来说无所谓好坏,关键是一定要注入创新元素,唯有创新才是文化的灵魂。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