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杨建民:曹靖华与《铁流…
陈鲁民:文人的背功
仲伟民:中国学术期刊现…
吴为民:释“比丘尼统”…
陈鲁民:文化人要树立“…
吴建民:行政不要过多干…
陈鲁民:秀才醉了
华裔吉他演奏家叶登民:…
孙英民:曹操墓在保护前…
“飞将”林尹民:辛亥革…
最新热门    
 
陈鲁民:靠不住的记性

时间:2011-11-30 13:42:20  来源:不详

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是许多人引以为傲的资本。但实际上,记性往往是靠不住的,毕竟,人的大脑不是图书馆、计算机,像钱锺书[注: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那样能把图书馆的哪一册书放在哪里,哪一项内容在书的哪一页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奇才,少如凤毛麟角。所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前几天,和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一位老作家一起吃饭。他回忆说,十多年前,他给一家大报写了一篇历史随笔,凭着记忆,把两个历史名人的名字记反了,编辑也没发现问题,就见报了。不意,被一位颇有文史造诣的高级干部偶然发现了,他就随意对秘书说了一句,苏秦与张仪的名字颠倒了。没想到,那秘书十分认真,立刻给报社老总打电话说了此事,报社上下立马紧张起来,值班老总写检查,副刊主任扣奖金,责任编辑差一点被辞退。老作家感慨万千,对记性不能太自信,否则不是误己就是误人。

 

    这种教训我也有过。去年年初,我给《杂文报》写一篇稿子《乡音》,凭记忆把贺知章[注: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的名诗《回乡偶书》误记到杜工部名下了。文章发表后,有不少读者打电话或写信给编辑部,指出这一错误。报社虽然大事化小,没有深究此事,仅扣编辑奖金了事,但我心里一直很内疚,再也不好意思给这家报纸写稿了。这个事也够我记一辈子了,此后下笔时遇到拿不准的东西,不敢再偷懒。

 

    太相信自己记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