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会稽耻》:多侧面呈现少年鲁迅“成长史”

时间:2012-2-16 19:12:46  来源:不详
鲁迅传·会稽耻》以清末绍兴为背景,讲述了光绪[注: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九位皇帝,年号光绪。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太平湖畔醇王藩邸槐荫斋,]十九年(1893)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之间少年鲁迅的成长过程。少年鲁迅,自然成为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这样,鲁迅,不再仅仅属于历史,而且属于小说;不仅仅属于一般意义的小说,而且属于经典标尺的小说。那么,如何刻画少年鲁迅?这是作者不可回避[注: 回避通常指司法人员对与本人有特定关系的案件避不承担办理该案的任务,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发生偏见,以利于诉讼的正常进行和对案件的公平、正确处理,也有利于司法人员避开嫌疑。]的高难度问题。因为它既关涉人物塑造方法,也关涉人物塑造观念。由于《鲁迅传·会稽耻》相遇了解构主义和消费主义合流的时代,颠覆或娱乐历史人物[注: 历史人物是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物。历史简单的概括就是:发生在以前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事,那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情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的观念已然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小说偏不迎合各种时尚潮流,而是依据“大事不虚”的人物塑造方法:将传记的重头戏设定在家庭灾变后少年鲁迅充满苦难的成长过程,以刻画少年鲁迅独立思考、嫉恶如仇的主体个性特征,而且少年鲁迅“成长史[注: 长史,官名。战国末年秦已置,李斯至秦,曾任此官,职责不详。-zhangshi]”的几乎所有重要事件都有出处,显示了一位鲁迅研究专家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但是,《鲁迅传·会稽耻》的人物塑造方法又显然与其他《鲁迅传》不同:它尽情地享有并发挥了小说所独有的想象力,用作者的话表达就是“小事不拘”。因此,在《鲁迅传·会稽耻》中,一个新的、丰富的少年鲁迅形象借助于一个个虚虚实实的细节描写,在读者眼前重新诞生。这样的细节遍及其中:三味书屋对阵“小头鬼”;皇甫庄智战恶狗;小皋埠与琴表妹对谈《红楼梦》;谢德兴酒店观察[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观察时运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形态的一种计划性和目的性很强的自觉感受活动。]世相;故家破败时夜读李贺[注: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与周作人[注: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男,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同寝一床、同盖一被、合衿而眠……”等等。经由这些细节,少年鲁迅新增了多个侧面:天真、机智、诡谲、痴书、深情。这些侧面与少年鲁迅的主体性格一道,既合成了一个独异、丰富的少年鲁迅,也为《苦魂三部曲》的另外两部《野草梦》和《怀霜夜》中成人鲁迅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鲁迅传·会稽耻》将少年鲁迅“抗拒为奴”的精神心理的生成,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才牵连出众多性格各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进而呈现了清末国人的众生相。其中,性格耿介的周福清,宽厚、懦弱的周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