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会稽耻》:多侧面呈现少年鲁迅“成长史”

时间:2012-2-16 19:12:46  来源:不详
宜,谦和、木讷的周作人,慈爱、坚韧的母亲鲁瑞,哀婉、柔美的琴姑,仁善、谨严的老寿先生,阴冷、怨毒的“矮癞胡”,乃至旧式悲剧文人周四七、凶煞的衙役等,都给读者留下了过目难忘的印象。可以说,近现代中国转型之交中国人的群像,在《鲁迅传·会稽耻》中得以历史、鲜活地呈现。

 

  小说令人称道的除了少年鲁迅等人物形象,更有古典意味浓郁的诗美形式。《鲁迅传·会稽耻》所呈现的精致的诗化结构形式和醇厚的语言质地,不仅在鲁迅传记中,而且在当代小说中,实属少见。不可否认,小说在结构设计上,带有传统章回体的印记,但各个章节的内部和关联处又涌动、回旋着现代小说的诗化节奏。或者说,小说的结构设计是以具有经典品质的现代中国诗化小说为参照对象的。废名、沈从文、汪曾祺、萧红等创作的诗化小说结构,都在《鲁迅传·会稽耻》中留有踪迹。如果读者耐心阅读,就很容易发现:小说虽然以传记体的时间脉络作为经线,但同时又以古典意味浓郁的场景、氛围作为纬线,由此形成了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重叠的诗性空间。序幕绍兴古街的精致描写将世俗生趣的市井声和突兀而至的马蹄声混杂在一起,以一种玄妙的对比方式营造了开篇燠热的氛围,奠定了整个小说的总体叙述基调。然后,各个章节次第在诗化的节奏中错落展开,迂回、婉曲地表现了少年鲁迅命运的起伏跌宕。不仅小说的整体结构如此讲究,而且各个章节构思精巧。有的章节如叙事诗;有的如抒情诗;有的如风景画;有的如民俗画;有的如独幕剧;有的如小品文。但,无论哪种结构形式,都充溢着“苦魂”所隐喻的诗美——苦涩中的凄美。《红楼梦》语体的典雅、汪曾祺小说的淡雅、宗璞小说的清雅,但也源自作者对语言美感的追求和千锤百炼。据作者自述:他从中学时代起就因受教于散文家韩少华等名师,而对具有美感的语言产生了一种痴迷之情。第六章《娱园》中的各节:《冬雨》、《读<红楼梦>》、《春雪》、《女衫》、《雪罗汉》;第八章《归家》中的《梅雨》、《酒客》、《街市》等都仿若韵味悠远的古典散文诗。

 

  此外,“绍味儿”的描写,也是《鲁迅传·会稽耻》的迷人之处。小说如果以古典诗化经典小说作为标尺,就不可不看重民俗画的描写。而且,即便从小说的内部需要出发,也需要凸显“绍味儿”的民俗画。显然,作者深明此理。作者笔力劲道、耐心十足、心思细腻、情感真挚地为读者精雕细刻了一幅幅“绍味儿”的民俗画。序幕犹如一幅小说版的清明上河图,随着叙述者的移步换形,清末绍兴小镇的民俗风情,通过一个个精到的细节复现出来。饮食方面有各种“绍味儿”小吃——“茴香豆、鸡肫豆、盐煮笋、炒花生、豆腐干、咸螺丝等”;场景方面有各类“绍味儿”店铺——“水果连生”、“范小大麻花店”、“四一剃头店”、“王锦昌扎肉店”、“谢德兴酒店”等;人情方面有各层“绍味儿”人士——除周氏家族外、还有朱墨师爷、小商贩、小伙计、地保、衙役、酒客、看客……古街、台门、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