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戴望舒:雨巷深处的情爱…
最新热门    
 
楚天舒:漂泊的诗圣

时间:2012-2-19 20:25:05  来源:不详
 

    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仕宦之家,用今天的眼光看,属典型的官二代或官三代,而且是诗书传家,不像那些暴富起来的纨绔子弟,因此对这个走向巅峰又从巅峰跌落的社会自有一种使命感,杜甫自己也毫不掩饰地说“我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所以心气颇高,立志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光写诗恐怕还是不行的,所谓“学而优则仕”,他必须借“吟诗作赋”这门技艺作敲门砖挤进官场,也就是进入主流社会,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这一远大抱负。杜甫是这样想的,在安史之乱以前也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他频繁地以诗歌投谒于权贵之门,“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但不知什么原因,在长安[注: 长安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首。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蹭蹬十年并没有取得什么好的效果。当然,文人在唐宋的命运也好像真不一样,宋佑文,所以王安石[注: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东乡上池村人)。]、苏东坡这样的文人都能官居要津;而唐似乎更重武,再加上玄宗宠信外戚宦官,而这些人对耍笔杆子的读书人是视若仇雠的,所以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仕途就蹇滞得不行。谋居要职而不得,对于芝麻样的小官李、杜当然又不屑,挂冠而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曾有的政治理想当然也就泡汤了。但问题还不止于此,安史之乱的发生似在昭示,构筑大唐盛世的基础已经腐朽,这座大厦开始坍塌。坍塌的大厦不仅会伤及统治者[注: 统治者 tong zhi zhe 〖the ruler〗 所谓统治者,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统治的领域具备一个国家的性质,他在同时和后世均被广泛认可。],同时也会危及社会的各个阶层,譬如像李、杜这样的退出官场的士人,本来还可以追求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酒人生,但动荡的政局、频繁的战乱,把他们的这一点微弱的希望也打碎了。欲求一种平静、安逸的生活而不可得,最后不得不走上漂泊流离的道路,这真是一代诗圣的悲哀。

 

    安史之乱发生后,玄宗逃亡四川,唐室无主。李亨在灵武(今宁夏境内)匆匆即位,心向唐室的勤王军和官绅纷纷向灵武靠近。杜甫似乎又看到了希望,也立即奔赴灵武,但在前赴灵武的途中却被叛军掳往长安,虽未成为叛军重点逼降的对象,却也天天过着惊魂不定的生活,他思念离散的家人,盼望勤王的大军早日收复两京。数月后,杜甫趁叛军内乱之机,冒着生命危险终于逃离长安。提心吊胆从死亡线上归来的杜甫不由得发出无限感慨:“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等回到鄜州与家小团聚时,杜甫又掩饰不住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