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陈占彪:中国人的仁厚不是“南京无屠杀”证据

时间:2012-2-28 11:52:29  来源:不详
 

  历史的细节更能凸显中国人的仁厚。据战败前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注: 冈村宁次(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日本帝国时代陆军上将,缔造昭和军阀的“巴登巴登同盟”三羽鸟的第二位。]回忆,在日军投降后的南京,一个小女孩看到日本兵在清扫某电影院前的场地,立即向看完电影正要离去的观众称,“尽管我们战胜日本,但是看到日本兵这样从事[注: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ongshi]杂役,还是觉得怪可怜的!”于是当场募捐,并将募款买了香烟及其他物品赠与日本兵。(冈村宁次:《徒手官兵》,何应钦[注: 何应钦(1889.4.2-1987.10.21),字敬之,贵州省兴义县人。早年毕业于贵州陆军小学堂和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八年抗战与台湾光复》,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第174~175页)南京小女孩对日本兵的同情,正是当年中国人对投降后的日本人的普遍心理的一个折射:不是河村想当然的凌辱,而是同情;不是河村想当然的报复,而是施恩。

 

  “作恶必得报复”,这是河村的逻辑,它并没有错,事实上出于对日军所犯下暴行的仇恨,战后对日本人施以报复也不是不被理解的,这施诸中国人却错了,当年的日军也担心会受到中国人的报复,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完全多余。

 

  日本彻底战败,在得知中国军队将赴越南接受北纬十六度以北日军投降的消息后,他们一面“畏惧其在中国大肆屠杀,中国军队会寻仇报复”,另一方面把越北的飞机、大炮、部队及重要物资,先行转移到北纬十六度以南,企图以此博得英国受降方的“同情”和“开恩”,结果并未得逞。

 

  当年入越受降的第一方面军参谋[注: 参谋 【词语】:参谋【注音】:cān móu 释义 军队中参与谋划军机,协助军事主官制定作战计划、指挥部队行动、管理和训练部队的军官。]长马瑛说:“孰知,在越南接收的情况却与日本军国主义[注: 军国主义militarism 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国家生活的各方面都为军事侵略目的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