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来新夏:读什么书与怎么…
宏大深邃 粹然儒者——…
来新夏:读《浙江历史大…
七十载著书成为米寿大礼…
阿来新著《格萨尔王》在…
最新热门    
 
来新夏:七十年师生琐碎情——纪念启功老师百年冥诞

时间:2012-3-3 12:07:35  来源:不详

1942年秋,我考入北平[注: 北平是北京在历史特殊时期曾经使用的城市名称。北京最早于1368年9月12日称北平,后于1427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得到当时齐聚辅仁大学的多位名师的教诲,如陈垣、余嘉锡、张星烺、朱师辙等。他们大多是高年硕德,为我所仰止;但因年龄的代沟阻隔,只维持一种敬而不亲的师生关系。独有一位正在壮年的老师启功与学生融洽无间,他仅比我大11岁,又很幽默,平易近人[注: 读音近人jìnrén 中英解释【moderns or contemporaries】∶近代的或现代的人【one’s intimates】∶跟自己 关系比较近的人近人不说远话-jinren]。他教大一国文,尚是讲师职称;但他的书画造诣与成就,已是名满故都。有一批年轻人围绕在他左右,每周日总有不少年轻人在他家聚集,绝大多数是来请教画法、画技的。一个偶然机会,我与他相识,他也像待其他年轻人一样,命我周日可到他在黑芝麻胡同的家去做客聊天。启先生善谈,说古道今,有时兴至谈到午时,启先生就留饭,饭后继续谈。我初去启府,怕打扰过甚,常是隔周去一次,有时提前辞去,不常蹭饭。后来走熟了,就每周去启府,经常蹭饭。

 

    我去启先生家渐多,对启先生的家人也逐渐熟悉。启先生的家庭很简单,上有寡母和姑母[注: 简介 父亲的姊妹。 相关条目 爷爷 奶奶 母亲 外公-gumu]。她们历尽艰辛,抚养启先生成长。启母是一位慈祥和善的老人,对青年学生颇多关注,她不辞烦琐地随时为学生们缝连补绽。姑母因未嫁丧夫,终身陪伴寡嫂,性格豪爽直率,像个壮汉子,家人和我们都亲昵地叫她“虎二爷”。她见到我们举止失当时都当面指斥改正,有时甚至骂两句轻量级的话。我棉袍罩有三个多月未洗,大襟上有饭嘎巴和一些污渍,大概让她老人家看不过,就大骂我“懒虫”,愣从我身上扒下来,为我洗熨晾干让我穿上走。我情不自禁地向老人鞠了一躬,眼里滚动着泪珠,老人拍拍我肩膀说:“注意点卫生!”启师母是一位时带微笑而不多说道的温顺女子。启先生与学生们交谈时,师母从不插话。启先生没有子女,一家四口过着恬静和谐令人羡慕的日子。每逢周日,总要多开一桌饭,而且都是美食。启老太太总说学生们吃食堂,油水少,该调剂调剂生活,让我们尽量饱餐。十几口人的饭,统由师母一人承担,两位老人从旁协助,让这帮年轻人得到家的温暖。饭食都很好,饺子、面条、米饭,交替供应。有一次,启先生十分高兴地宣布说,大家都别走,今天吃煮饽饽。我以为饽饽就是窝窝头,今天可能吃不到美食,不知启先生为什么如此高兴。等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