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什么是文化——中国政法…
吴为山:文艺人才选用不…
周山:传统文化的现代意…
林山:龙的传说
王庆山:追忆父亲王仲闻
鲍鹏山:孔子为什么不算…
鲍鹏山:损之又损之道
鲍鹏山:智慧之巅是德行
鲍鹏山:性格即智慧
鄢烈山:对孔子也要中庸…
最新热门    
 
李德山:论渤海王国的诗歌创作

时间:2012-4-24 12:08:54  来源:不详
nbsp; 除了与日本文士相交往外,渤海王国的诗人在中原与唐朝诗人也有酬答唱和之作,并同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例如有位佚名的渤海王子来到中原“宿卫”,以诗章卓异而深得晚唐诗坛座主温庭筠的赞誉。在他离开长安[注: 长安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首。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返回东北旧国之际,温庭筠为其送别而写下了著名的《送渤海王子归本国》诗:“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远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此诗深刻反映了二人无比真挚的感情。

 

    作为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渤海王国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唐诗的重大影响和全方位熏陶。李白、杜甫、白居易[注: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晚年曾官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等人的作品持续不断地传入海东地区,并深得渤海王国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刘禹锡[注: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的诗句“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即是这种盛况的直观描述。所以,正是积极学习和吸收唐诗的优秀成果,才使渤海王国的诗歌创作有了很高的起点。渤海王国的诗人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又不断地融入了本国固有的东西,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得到了内地的认可和邻国的尊敬。后期的诗歌创作尤其如此。日本文士推崇和拥戴裴颋,对他有“白体新诗大使裁”的由衷评价,其实是赞颂他在对白居易诗充分吸收和深刻理解后的再创造,是称赞他在继承基础上的再发挥,并形成了自己的体裁。

 

    总之,外有唐朝诗歌文化的持续辐射,内有渤海王国众多诗人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渤海诗歌在中国东北区域文学史[注: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属文艺学的范畴。-wenxueshi]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责任编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