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博物馆遭遇发展困境 未来将走向何方
近年来,在众多国有博物馆之外,新生的民办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其未来的命运也颇为引人关注。
据宋新潮介绍,目前为止,中国民办国博馆已达456座,占博物馆总量大概13%。博物馆的种类、博物馆的主办主体,都比过去要丰富得多。然而,在数量不断增加的背后,民办博物馆不少都存在资金困难等问题,有一些甚至在苦苦挣扎。
《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晨报》报道称,北京市目前共有23家民办博物馆,其中大多数“日子不好过[注: 示例:艾芜 《百炼成钢》第十六章:“你是不是哪里不好过?让我找三轮车来,送你到医院去。”-buhaoguo]”。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民办博物馆很难享受财政拨款,更因要缴纳各种税负,导致运营困难。
对于民办博物馆目前的处境,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认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到今天,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或继续前行、或停滞不前、或向后倒退。解决民办博物馆的核心归根结底还是政策问题。他较为推崇国外私立博物馆的运营模式。
单霁翔给出的建议则是,文物部门应对民办博物馆“拉一把”:帮助民办博物馆实现专业化,在行业准入等方面,提供与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的服务;推动国有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业务活动以及运行管理实施帮扶,有条件的地方可[注: 方可,字东曙,1984年生于武汉侏儒山,自幼研习书法及篆刻。13岁即在《湖北日报》、《书法报》、《湖北文艺指导》发表作品。]以尝试国有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的托管或连锁;推动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在竞争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事实上,民办博物馆的生存境遇,已经引发有关部门的关注。2010年2月,国家文物局等7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在历年的全国两会上,也多有代表、委员就此问题发声。一些地方政府也正在研究制定扶持民办博物馆的规定。
有专家表示,从1996年马未都获批准建立起新中国[注: 【1】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 拼音:zhōnɡ huá rén mín ɡònɡ hé ɡuó 英语:the Peo
[1] [2] 下一页